1.第①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
A.点明了现在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B.点明了放风筝的地点,为下文写制作风筝以及放风筝埋下了伏笔
C.使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D.衬托人物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案解析:结合“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我的童年。”可知答案。
➤参考答案:A
2.①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制作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②全文分为三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②—⑥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⑦⑧自然段): 。
→答案解析:①第③自然段先写找来绿皮的有韧性的竹篾,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使变成风筝的骨架,再写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最后就是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故制作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制作骨架→糊纸涂色→做放线。
②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由看到的景致联想到美好的童年美好的时光。第二部分(第②—⑥自然段)具体描写童年时做风筝、放风筝的种种生活细节。第三部分(第⑦⑧自然段)结束全文,表达对童年的无限怀念。
➤参考答案:制作骨架;做放线;由看到的景致联想到美好的童年美好的时光;具体描写童年时做风筝、放风筝的种种生活细节;结束全文,表达对童年的无限怀念。
3.对第⑦自然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 B |
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 已经逝去的童年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在“我”的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让“我”永难忘怀 |
C | D |
表达了“我”不愿提起童年生活,只希望它缓缓消失 | 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之情 |
→答案解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结合“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可知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参考答案:A
4.【训练要素】将短文中的批注补充完整。
→答案解析:从第一个画线句中“放、烤、弯、拼、系”等词可以看出,这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我们”的能干、心灵手巧。从第二个画线句中可以感受到风筝线来之不易,以及孩子们天真无邪。
➤参考答案:动作;能干、心灵手巧;风筝线来之不易(或孩子们天真无邪)
5.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是鹅黄色的?请联系上文说一说。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找到相关句子,根据关键词“鹅黄的”可以发现第①自然段中有相关描写,由此展开叙述即可。
➤参考答案:在童年放风筝的时节,大地正“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风筝在鹅黄的大地上空飞翔,带给“我”欢乐与难忘的童年回忆,所以,作者说自己的童年是鹅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