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小学国学常识:经史子集、儒家基本十三经

2017-10-14 09:11:15
来源:小升初网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儒家基本十三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1.《周易》是占卜之书,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经典。

  2.《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4.《周礼》内容极为丰富,堪称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5.《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礼仪节。

  6.《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7.《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8.《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

  9.《谷梁传》即《春秋谷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10.《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1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12.《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

  13.《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小学国学常识:科举、教育

小学国学常识:科举、教育

2017-10-14

小学国学常识:中国历史朝代

小学国学常识:中国历史朝代

2017-10-14

小学语文国学常识(小学国学常考知识点)

小学语文国学常识(小学国学常考知识点)

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