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考查了加标点。逗号表示一句话中的停顿。句号表所示一句陈述句的结束。引号表示引用的话或者是特定称谓、强调等。故那年9月后面加逗号,母亲桥用引号引起来,“去远方上大学和独在异乡漂泊”后面都加逗号,句末加句号。故: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
➤参考答案:,|“|”|,|,|;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表示回忆开始及回忆结束的词语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文章开头“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表示回忆的开始,结尾处的“那年9月”表示回忆的结束。
➤参考答案: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那年9月
3.对文章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母亲用石块搭起过河的桥。
B.母亲用砖头、瓦片、石块搭起过河的桥。
C.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的桥。
D.母亲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理解。短文叙述了母亲为“我”烤被河水浸透的棉裤和为方便“我”上学而搭石头桥的事,体现了母亲默默无私的爱。结合文中第⑥段的句子“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可知“母亲桥”的含义是:母亲用石块搭起过河的桥;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的桥;母亲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故选ACD。
➤参考答案:A C D
4.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具体事例?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及分析人物形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事件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题是叙事性文章,可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概括。第一件事在第②段和第③段,故可概括为:母亲为“我”烘烤棉裤。第二件事在第④段,可概括为:母亲为了“我”上学,搬石头碰伤了手。第三件事在第⑥段,可概括为:“我”去上大学,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从第③段的句子“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站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可知母亲是个不善言辞却默默地爱孩子的人;从第④段母亲黑状默地为了方便我上学搬石头碰伤了手可知母亲是个关爱孩子、爱孩子的人。从第④段的句子“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瞠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我那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可知母亲是个勤劳、不善言辞的人。故从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不善言辞、默默关爱孩子的母亲。
➤参考答案:①母亲为“我”烘烤被河水浸湿的棉裤;②母亲为方便“我”上学,搬石头搭桥弄伤了手;③我去上大学,母亲无言的关注;从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不善言辞、默默关爱孩子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