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解答。
➤参考答案: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意的理解能力。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理解。老人的“平静”是装出来的,根据“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可知,显然老人这样做是在鼓励“我”。
➤参考答案:D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答案解析:纵观全文,“我”练琴时,老妇人在听,老妇人在鼓励“我”,她用心感受我的琴声,所以我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参考答案: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答案解析: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概括能力。文章不长,却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而又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老教授的形象,更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年成长的仁者导师的典型。
➤参考答案:看完短文,我觉得老人是个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