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十四岁的画架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2-04-05 09:18:00
来源:小升初网  

十四岁的画架.jpg

  1.《十四岁的画架》文中加点的词语“撒手而去”的意思是(     )

  A.离开这里,不再任教。

  B.离开人世。

  C.空着手走了。

  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好词语的积累。撒手而去: 撒手;松开手。指人死去。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孩子在出生的瞬间,拳头是握着的。而人死去时就没有力气也,手掌是散开的。

  2.通观《十四岁的画架》全文,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设置悬念,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的成就得益于师大的那段日子,激发读者兴趣。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兴趣,而且会有很新鲜的感觉。埋下伏笔,使得文章整体感觉很好。

  3.联系《十四岁的画架》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的写法及作用。

  (1)正午,阳光是透明的,河水是透明的,一些奇异的倒影在光和水的双重晃动下如水草一般地生长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啊!我好喜欢那时候的自己,如果我一直都那么拼命,我应该不是现在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美丽静谧的气氛,同时也衬托作者陶醉于山水和作画之中的痴迷之情。

  语言描写,突出了作者对在师大时期奋斗、拼搏的欣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三是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深化主题。四是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实性。在这里是为了烘托出一种美丽静谧的气氛,同时也衬托作者陶醉于山水和作画之中的痴迷之情(2)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在师大时期奋斗、拼搏的欣赏。

  4.文章尾提到“老师,谢谢你用这么好的一个字来形容我,你所给我的,我已经收到了,你给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会感激,我不必去跟别人抢那幅字了……”她为什么谢谢老师给的这个字?为什么又说“我不必去跟别人抢那幅字了”?

  答案:感谢老师对她的评价,感谢老师把她喻为璞玉般美丽、纯洁。她的质朴、纯洁的品质是别人抢不走的,所以作者认为没必要去抢那幅字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老师题这个字是认为席慕蓉像璞玉一样的美丽、质朴而又高贵。结合文章中“你所给我的,我已经收到了,你给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会感激,我不必去跟别人抢那幅字了”作者认为老师评价的是她的品质,并不单单是为了送字,质朴、纯洁的品质是别人抢不走的,所以作者认为没必要去抢那幅字了。

  5.《十四岁的画架》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老师对学生的赞赏,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理解,是最美的师生情。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全文通叙述作者到台北师范的艺术科去读书,和恩师之间的发生的事情。表现出老师对作者的赞赏,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感激,展现出浓浓的师生情。学生可围绕文章最后“隔着十几年,师生间那一望之际的千言万语仍然点滴在心。”进行阐述。

苏洵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苏洵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2-04-05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

2022-04-05

《一根扁担挑起山里娃的“上学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一根扁担挑起山里娃的“上学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