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习上的衔接呢?
例如:同样是考一个人物描写,以前提问形式是: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今年,某优质民校初一第二次单元测验阅读题为例,现在的提问形式是:“文中第五段环线句子与课文《秋天的怀念》中的某一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做简要的分析。”
虽然此题考点是人物描写的作用,在小学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初中的难点在于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高了很多,机械式的记忆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政策方面
广州的大趋势必然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可能不顾人才想方设法的流向个别资源优势区域,而忽略了教育实力较薄弱的地方。
新政是为了一改以往优生扎堆的现象,将优生资源也尽量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学校里。以后各教育集团在各个区都有其初中学校。
这些兄弟学校,管理办法相近,又各有各的区域特色,教育政策允许集团内部有升学的优惠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会向同集团旗下的初中适当倾斜。
另外,所有的教育考试改革都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逐步消除一考定终身,但人才竞争的压力是没有变的,不再像以前,把六年或者三年学习的压力只压在一次选拔考试上,而是将压力相对平均的分摊到每一个年级,形成家校联合,时刻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新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只关注考试的情况,从根本上还是要转变老师和家长的培养方向和意识,因此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长线规划,升学的问题不能等到毕业班这一两年才考虑,要改变低年级放羊,毕业班填鸭的教育形式,这才是新时期学习的真谛,也是这个时代普遍需要提高的认识。
总而言之,目光不要局限于升上一个好初中,低年级的家长应该早点开始规划和实施行动,而不是把压力放在最后一年。
小学高年级的家长也不要因为考进了理想学校就有所松懈,更不可因为没考进理想学校就心灰意冷,应该为了长远的目标,以培养孩子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习惯,核心素养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