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后广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招生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呢?
第一种可能是“优质民校100%派位”、其次可能是“公办民办同时派位”,当然在新政第一年这样的过渡时期。还有第三种可能:留给民办学校一部分自主招生的名额,其他的派位。
第一种可能:优质民校100%派位
首先家长要注意的是,没有宿位的民办学校不可跨区,有宿位的民办学校50%对外区。
当然,你自己的户籍或者学籍所在区都算本区,因此家长要做的是了解你户籍和学籍所在区的民办学校情况。
同样,有个风险,因为派位不会规定你报几个,多则四五个,少则一个,当然也可以不选择民办。
而热门的民办学校青睐的人越多,填报的人也会多,基数变大了,因此派中的概率越低。
第二种可能:公办和民办同时派位
如果实施公民同招、热门民校和公办学校都把学位拿出来一起派位,公办体系和民办体系将放在一起同步竞争,可能有户籍的派位生原公办组别不变(原公办对口直升也不变),民办变成随机派位,公和民同时出结果,限定时间内二选一。
家长要面临的难题是:派中的公办重点班没有拿到票,民办学校不是最理想的那所。面临这类问题就必须提前预设好结果,注意填报民办学校志愿的热度梯度。
第三种可能:民办学校部分派位
民办学校如果实行部分派位后,优生的家长会更加焦虑,因为那些可以自主招生的一线民办的优质学位变少了。
不必多说,优秀的学生都想要争取到自己的目标学校,如果是争取自主招生的那部分学位,无疑竞争是更加激烈的,如果想派位进去,则需要一定运气。
如果是没有广州市户籍的学生,则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如果填报的全是热门学校,派中的概率非常低,是有可能一个都派不中。
这样一来没户籍对应的公办可兜底,就有可能在广州没有理想的初中学校可读,只能等没招满的民校补录。
以上仅是民办派位的预测,具体操作细则预计要等到2020年3月或4月才出台,虽然广州新政还没正式公布,但我们不难看出未来小升初的趋势:
学科方面
以往是笔试,后来到面谈,以往课内占比高,后来到拓展内容多。无不显示出优质学校的要求从学好课内提升到拓展运用。
其实这样的变化从今年彻底更换语文教材也能看得出来,不单只是课文换一换,其实考查学生的题型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更接近中考的出题特征。
如今五六年级进入升学规划的学习,就不单只是顾及小学校内的知识,在做好五上五下六上三个学期,期末考试达到9个A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如何衔接初中内容和考查方式。
政策方面
从以前自己选择学校去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到后来学校开展面谈,需要参考校内五六年级的期末成绩,将一次性的选拔考试变成了均摊到两年的压力,“一考定小升初”的情况越来越少。
在集团化一条龙升学的大趋势下,集团内的学校会在小学阶段不断培养和选拔出符合条件的学生,输送给龙头嫡系初高中,优质学校参考的成绩不断下探到低年级,许多动作也相应提前……
然而这些表象,折射出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科方面
从以往“背多分”“套公式”这些的应试技巧,逐步过渡到考查学生是否能学会拓展,能否学以致用,是否有自己的思考。
这里的拓展不是指盲目的提前学习,而是指同一个知识点在课本以外的题型里,在生活里是如何运用的。
这样重视学以致用的考察方法和中高考的考察更为统一,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表示: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因此要想适应初中“快节奏、强运用”的学习模式,则需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做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