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续丽人行拼音版、注释、赏析(苏轼)

2020-03-31 09:48:13
来源:小升初网  

续丽人行拼音版.jpg

  续丽人行拼音版注音:

  lǐ zhòng móu jiā yǒu zhōu fǎng huà bèi miàn qiàn shēn nèi rén , jí jīng , xì zuò cǐ shī 。

  李仲谋家有周昉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戏作此诗。

  shēn gōng wú rén chūn rì cháng , chén xiāng tíng běi bǎi huā xiāng 。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

  měi rén shuì qǐ bó shū xǐ , yàn wǔ yīng tí kōng duàn cháng 。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huà gōng yù huà wú qióng yì , qián lì dōng fēng chū pò shuì 。

  画工欲画无穷意,前立东风初破睡。

  ruò jiào huí shǒu què yān rán , yáng chéng xià cài jù fēng mǐ 。

  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

  dù líng jī kè yǎn cháng hán , jiǎn lǘ pò mào suí jīn ān 。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gé huā lín shuǐ shí yī jiàn , zhǐ xǔ yāo zhī bèi hòu kàn 。

  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

  xīn zuì guī lái máo wū dǐ , fāng xìn rén jiān yǒu xī zǐ 。

  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

  jūn bù jiàn mèng guāng jǔ àn yǔ méi qí , hé céng bèi miàn shāng chūn tí 。

  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续丽人行翻译:

  ⑴百花香:在唐兴庆宫内,玄宗用进贡的沉香所建。玄宗曾和杨贵妃在此赏花,召李白赋诗。

  ⑵薄梳洗:即薄施脂粉的淡妆。

  ⑶初破睡:刚刚睡起。

  ⑷"阳城"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其东邻女"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阳城、下蔡,皆楚国城市名。

  ⑸杜陵饥客:这里只杜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⑹"隔花"二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杜甫诗原写杨氏姐妹,这里移用以表现杜甫之贫困,只能偶然一见宫女的背影,而由背影又将周昉画与杜甫诗自然绾合。

  ⑺西子:即西施。

  ⑻举案眉齐: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续丽人行赏析: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拼音版、注释、赏析(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拼音版、注释、赏析(苏轼)

2020-03-31

送参寥师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送参寥师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30

石苍舒醉墨堂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