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闻秋风》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我”是指____。“看黄菊”“听玄蝉”点明___的时令。
诗人,秋风,秋风去而复返。
二、诗中点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三、古人评价此诗“后四句衰气一振”、“英气勃发”。说说你的看法。
评得对。因为第四句“一年颜状镜中来”写自己始闻秋风时为自己颜状衰变而感叹,而颈联借马和雕表达自己对用世的渴望,尾联又描绘了自己登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直接抒发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
四、简析颈联中“思”和“眄”,“动”和“开”这四个字的妙处。
颈联的意思: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正是秋风,使骏马心动,使鸷雕睁眼。“思”和“眄”为因,“动”和“开”是果,这四个字,不仅写出了骏马和鸷雕内心驰骋疆场和搏击长空的渴望,还显示了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赴疆场,或搏击长空。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描绘了秋风的魅力,展现了自己振奋昂扬的精神面貌。
五、这首诗中哪两个情境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的?
看黄菊;听玄蝉。
六、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衰老(衰惫、衰弱、衰颓);生病(扶病)。
七、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八、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以马、雕自比,具体形象。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搏击长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九、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1)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盼顾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涵着生气和力量。
(2)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十、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_____”。
玄蝉
十一、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
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
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
十二、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中“动”字的表达效果。
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着拳曲的毛。这里骏马的“动”应和着内在的“思”,透过骏马的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十分坎坷人生经历和远大政治抱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十三、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分析其作用。
(1)“动”和“开”两词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与“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驰沙场;或博击长空。
(2)又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
(3)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为下文抒情蓄势,写诗人豪情不减,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对秋的喜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十四、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E)
A. 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
B. 据《礼记》,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
C. 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
D. 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
E. 尾联直抒胸臆,“扶病上高台”而“四望”,与老杜的“百年多病独登台”所抒之情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