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寒行全文(原文):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翦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塞寒行全文翻译(译文):
燕弓强劲及瓦布满了严霜,寒雕展翅斜视平野色茫茫。
一点黄尘惊起寒雁齐鸣叫,白龙堆下于骑驰骋尘土扬。
黄河源头波浪高涌风更猛,吹散朔云天高气清云远翔。
晚出榆关随同大军和征去,惊得沙石飞迸打在貂袍上。
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名不朽,只好年年书信来往表心伤。
凌烟阁画图像完竟有何用,空使妻子泪水成血断柔肠。
塞寒行字词句解释(意思):
⑴燕弓:燕地产的名弓。劲:强有力,这里指燕弓本来就强劲,再加上天气寒冷,张弓就更加费力。
⑵朴簌:同扑簌,扑落或扑打,这里指寒雕在空中煽动翅膀。睇:斜视。
⑶一点:一阵。
⑷白龙堆:简称龙堆,天山南一沙漠的名称,那里流沙起伏,状如卧龙,因此得名。
⑸河源:黄河的源头。怒浊:指波浪汹涌。浊,一作"触",一作"激"。
⑹翦断朔云:指强劲的寒风吹散朔云。翦,同剪。朔,北。
⑺榆关:又作渝关,即今山海关;一作"榆林",古塞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逐征北:随同大军北征。逐,跟随。
⑻惊沙:沙石因大军雄伟的气势而吃惊。貂:一作"征"。
⑼心许凌烟:指立志为国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凌烟,凌烟阁,唐太宗曾经让将功臣图像画于凌烟阁阁壁,所以后来便把为国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称为"上凌烟阁"。
⑽锦字仿离别:用书信与家人互叙离愁别绪。锦字,指自己与家人来往的书信。据《侍儿小名录》载:前秦窦滔镇守襄阳,家中妻一子苏氏思念他,织锦为回文诗三百余首寄给他。窦滔受了感动,将苏氏迎至任上。锦字,指诗人与家人的来往书信。
⑾彩毫:彩笔,指往凌烟阁画功臣画像的彩笔。一画:指画图像于凌烟阁。画,动词。
⑿空:一作"长"。青楼:涂饰青漆的采楼,这里指其妻子居住的阁楼,指代其妻子。泪成血:指因思念自己的亲人而流泪成血。泪,一作"泣"。
塞寒行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yàn gōng xián jìn shuāng fēng wǎ , pǔ sù hán diāo dì píng yě 。
yī diǎn huáng chén qǐ yàn xuān , bái lóng duī xià qiān tí mǎ 。
hé yuán nù zhuó fēng rú dāo , jiǎn duàn shuò yún tiān gèng gāo 。
wǎn chū yú guān zhú zhēng běi , jīng shā fēi bèng chōng diāo páo 。
xīn xǔ líng yān míng bù miè , nián nián jǐn zì shāng lí bié 。
cǎi háo yī huà jìng hé róng , kōng shǐ qīng lóu lèi chéng xiě 。
塞寒行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分为两部分,前六句是第一部分,后六句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了塞外壮丽的景色。诗人在描写塞外景色时,抓住了塞外风大、奇寒与空旷的特点。第一句便紧扣诗题,从"燕弓弦劲"及"霜封瓦"来突出塞外的寒冷。弓弦因寒冷而更加刚劲难张,布满屋瓦之上的严霜更是寒冷的象征。从第二句起,诗人把视线移向了远方。诗人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景象:空中的寒雕在展翅飞翔,它陌视着广衷无边的原野,白龙堆下驰骋的千骑扬起的漫天黄尘惊起了寒雁,寒雁的叫声划破了天空的宁静,给这荒凉的塞外增添了生气。白龙堆下千骑驰骋扬起的黄尘本来是遮天盖地,而诗人却说这遮天盖地的黄尘是"一点",这是由于塞外的原野实在广大无边,所以即使是千骑驰骋扬起的漫天黄尘,从远处看去也只不过是"一点"而已。这一描写衬托出塞外原野无比的广大,开扩人们的胸襟。这首诗的第五、六句继续写景。诗人把笔触移向了黄河的源头,在那里风大浪涌,天高气清,淡淡的白云飞向天边。"风如刀"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与气侯的寒冷,又引出了下边"翦断朔云"的诗句。诗人在这里渲染了严峻凛烈的气氛,塑造出心悸神怖的意境。
这首诗的第二部分描写了将士与诗人艰苦的塞外生活,描写了长期远戍塞外的人们与家人的思念。诗人随同大军出了榆关去北征,塞外沙石飞进,打在诗人的貂皮战袍上。在这里,诗人在"沙"字之前加了一个"惊"字,给沙石以人的情感,这一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军威的雄壮,雄壮的军威竟使沙石"惊'得飞进起来。此时诗人心脚开阔,气魄豪迈。这些描写与上部分的景物描写高度一致。壮丽的景色为人的活动提供了舞台,而入的活动又给壮丽的景物增添了生机。接下去,诗文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缠绵取代了旷达,细弱纤巧取代了豪迈壮丽,诗文的情调与闰怨诗的情得有些相似。诗人说自己有心为国建功立业,使自己的图像画于凌烟阁,垂名于后世,可是却由此惹来了没完没了的自己与家人的离愁别绪。想到这些,诗人对图像上凌烟阁产生了怀疑,发出"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泣成血"的感慨。这是诗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是诗人世界观的反映。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气息:晚唐政治黑暗,国力日降,在晚唐诗人描写边塞生活的诗中再也唱不出"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调子了。
这首诗语言典雅流畅,多处用典故,并运用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