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波一叶舟全文(原文):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万里风波一叶舟全文翻译(译文):
我乘万里之外风浪中的一叶扁舟,刚想到归乡这种想法就结束心情更加犹豫担忧。碧江经过才将我前引,黄鹤楼处也曾经少作停留。张飞的怨魂最终能走入刘备梦中把冤屈汇报,王濬(小名阿童)高尚的义气威镇长江又列于高秋(率水军先入金陵灭东吴)。人生怎么能经常说无所谓呢?怀念古人思想家乡一起伴随自己到长出白头发。注:前四句写前行路线和思念家乡,后四句写怀念古人,干叹自己不受主子信任抱恨终生。
万里风波一叶舟字词句解释(意思):
里:《唐诗鼓吹》:“一作‘事’。”
忆归:忆家、思归。李白《游泰山六首》之六:“扪天摘瓠瓜,恍惚不忆归。”杜牧《忆归》诗:“新城非故里,终日想柴扉。”夷犹:犹豫、迟疑不定;亦作夷田。《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王逸注:“夷犹,犹豫也。”《后汉书·马螎传》:“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李贤注:“夷由,不行也。”
碧江:漓江。地没:程梦星曰:“当作‘地脉’。”冯浩曰:“‘没’字当误,或疑作‘脉’,未可定。”地没,地之尽处,指远处水天相接、烟波微茫之处。《说文》段注:“没者,全入于水,故引申之义训‘尽’。”【按】“没”在这里我作为“没有”来理解,备供大家参考。
黄鹤,黄鹤矶,代指夏口。
益德:《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字益德,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先主”;“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马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阿童:晋王濬小字。《晋书·羊祜传》:“初·祜以伐吴王藉上流之势。又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濬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濬又小字阿童,因表留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无谓:没有意义,失于事宜,此言无所事事。
思乡:同忆归,即忆家、思归。
万里风波一叶舟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wàn lǐ fēng bō yī yè zhōu , yì guī chū bà gèng yí yóu 。
bì jiāng dì mò yuán xiāng yǐn , huáng hè shā biān yì shǎo liú 。
yì dé yuān hún zhōng bào zhǔ , ā tóng gāo yì zhèn héng qiū 。
rén shēng qǐ dé cháng wú wèi , huái gǔ sī xiāng gòng bái tóu 。
万里风波一叶舟赏析(鉴赏):
首联上半句“万里风波一叶舟”,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巨浪滔天,波涛滚滚,一叶小舟在汹涌澎湃的风浪中颠筛,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诗人通过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暗示宦海风涛之险恶,自然引出下半句“忆归初罢更夷犹”中的“忆归”:既然如此,为何还不赶快回家?“忆归”中的“归”不仅仅是回家,还有归田、归隐的意思。诗人是这样想的,但刚刚想完,或者说刚刚想到归隐后,反而更加犹豫了,为何?末联说得很清楚,上半句“人生岂得长无谓”是自己在不停地反问:难道我这一生就这样算啦?下半句“怀古思乡共白头”则写出了他一生的尴尬。“怀古”就是怀念古人,当然是古代的名人,而且是功盖千古的名人。诗人怀古就是说要象古代的名人一样创立一番功业。“思乡”就是断绝功名的念头,回家归隐,远离宦海,过着行云流水,逍遥自在的生活。当人在江湖中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时,自然就会想到家的温暖,李商隐生活在党争激烈的晚唐,一生都在两党的夹缝中苦苦挣扎,仕途的不如意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一想到归隐又很不甘心,他就在“怀古”与“思乡”之间艰难地选择,但在还未能作出选择之前,头发已经白了。
“碧江”的“碧”是指水清透明,清澈见底,这种江恐怕只有漓江才能算得上。“黄鹤”即是黄鹤矶,代指夏口,这里有仙人鹤的传说。我认为这两个地名对理解这首诗影响不大,不必深究。颔联上半句“碧江地没元相引”是说在桂林等地方因得不到有力官员的指引提拔,言外之意是呆不下去。下半句“黄鹤沙边亦少留”是指诗人在黄鹤矶的停留时间很短,与上半句也是相同的意思。这联虽然只列出两个地方,但诗人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匆匆而过,每一个地方都呆不了多久。颔联的主题是“思乡”,颈联则是“怀古”,经常怀想两位古人:益德和阿童。益德就是三国时期的张飞,他与关羽共事刘备。据《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记载:“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马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他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却死在自己部下,实在是死得冤枉,原因是先主所说的“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他的冤死也恰好印证了先主平常对他的劝告:“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可见小人之阴险恶毒让人防不胜防,点明首联宦海险恶的原因。阿童是晋益州刺史王濬的小字,此时三国中蜀国已经灭亡,魏国被晋取代,只剩下吴国与晋对抗。王濬经过长期充分准备,认为伐吴时机成熟,于是上疏晋主伐吴理由,晋主经过与群臣讨论同意了,数数路大军杀奔东吴直捣石头城下,以王濬(封龙骧将军)这路最锐利,吴兵打开城门投降,吴主孙皓自缚来到王濬军前归降。在这次伐吴中,王濬功劳最大,功盖千秋。
这首诗的结构十分严谨,最大特点是将中间两联抽出来后,题旨很明显,一看就能明白。中间两联只是加强内容,相当于论说文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