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苏轼《梨》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字词解释

2018-02-18 09:39:50
来源:小升初网  

《梨》.jpg

  苏轼《梨》全文(原文):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苏轼《梨》全文翻译(译文):

  霜降的时候红梨熟了,柔弱的枝条已经快承受不起果实累累的状况。

  还没有吃的时候就非常想吃,梨子熟了的时候春天的冰雪就融化了。

  苏轼《梨》字词句解释(意思):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柔柯:指柔弱的枝条。

  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蠲:1.除去,免除。 2.显示,昭明。 3.古同“涓”,清洁。4.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春冰: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

  苏轼《梨》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uāng jiàng hóng lí shú , róu kē yǐ bù shēng

  wèi cháng juān xià kě , cháng jiàn zhù chūn bīng 。

  备注:“不胜”读作bù shēng 是旧读,现在统一读作 bù shèng 。

  苏轼《梨》赏析(鉴赏):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倦夜古诗拼音版(杜甫+苏轼)

倦夜古诗拼音版(杜甫+苏轼)

2019-09-27

食荔枝(苏轼)全诗拼音版+翻译+赏析

食荔枝(苏轼)全诗拼音版+翻译+赏析

2019-09-21

司马君实独乐园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1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