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海上乘槎侣翻译、赏析、拼音版读音与阅读答案(苏轼)

2018-02-12 17:16:52
来源:小升初网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jpg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全文(原文):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全文翻译(译文):

  海上乘木筏的情侣,犹如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的源头之处,一眼可以望尽天涯。

  雷声滚滚夫差国,云翻四海好似家。

  坐在家里清闲的调整琴牙,写诗把水仙来夸。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字词句解释(意思):

  槎:1.木筏。 2.同“茬”。

  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丹砂:又称朱砂,辰砂。

  雷辊:雷滚;雷鸣。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hǎi shàng chéng chá lǚ , xiān rén è lǜ huá 。

  fēi shēng yuán bù yòng dān shā 。 zhù zài cháo tóu lái chù 、 miǎo tiān yá 。

  léi gǔn fū chāi guó , yún fān hǎi ruò jiā 。

  zuò zhōng ān dé nòng qín yá 。 xiě qǔ yú shēng guī xiàng 、 shuǐ xiān kuā 。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赏析(鉴赏):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南歌子·和前韵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南歌子·和前韵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23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23

满江红·怀子由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满江红·怀子由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