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母亲为我做棉被》原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1.选文使用了______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
➠答案解析:文章开头即提到“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世床新棉被”,这是事件的结果或高潮部分,随后再详细叙述母亲如何制作棉被的过程,这种先叙述结果再回溯起因和经过的写法称为倒叙。因此,第一空应填“倒叙”。
📝参考答案:倒叙。
2.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画线句子“把它(棉絮)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这时,那棉絮就像白云一般。”这里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棉絮比作白云,形象地描绘了棉絮的洁白和松软。这样的比喻不仅突出了棉絮的特点,还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厚意。
📝参考答案:比喻,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觉得母亲可敬。
3.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答案解析:“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这句话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抬起头来”)、神态描写(“喜盈盈地”)和语言描写(“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这些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了母亲在得知别人猜中自己正在为儿子做棉被时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无私付出。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满足感(或幸福、愉悦),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
4.结合选文,说说第⑤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解析:第⑤段中的“醉”字,形象地描绘了“我”在感受到母亲做的棉被所带来的温暖和母爱时,内心所经历的幸福和沉醉的感觉。这个“醉”字不仅表达了“我”对母爱的深深感动,还展现了“我”在母爱中的幸福和满足,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包围和滋养。
📝参考答案:一个“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从被子中感受到了温馨深厚的母爱,幸福如醇酒一般让人心醉。(或感动和沉醉在幸福之中)
5.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
➠答案解析:俗语“秋风凉,娘心慌”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在外子女的深深牵挂和担忧。秋风起时,天气转凉,母亲自然会担心在外奔波的子女是否穿得暖、睡得安。这种担忧不仅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关爱,还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通过这个俗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参考答案:写出了母亲对在外奔波的孩子的冷暖的担心,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