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地震中的坚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4-10-19 11:15:41
来源:小升初网  

  阅读下面《地震中的坚守》,完成后边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地震中的坚守 (1).webp

地震中的坚守 (2).webp

  1.根据人物事迹,请对文章进行梳理概括,补充时间轴。

367.png

  →答案解析:由分析可知,直线的上半部分是其他人所做的事情,直线下半部分是袁隆平所做的事情。第①空:由第③段可知,是学生想着去收种子。第②空:由第④段可知,是袁隆平爱护学生、临危不乱,要求学生尽快撤离。第③空:由第⑥段可知,党支部书记要求他们撤离。第④空:由第⑥段可知,袁隆平坚守岗位不撤离。

  ➤参考答案:余震频发,狂风暴雨;雨中抱团,拒绝撤离;遍地碎石,遍地废墟;入住窝棚,留守试验

  2.本文中用横线画出了袁隆平的两处语言描写,根据语境,猜测他两次说话的神情:第一次           ,第二次           。(填序号)

AB
临危不乱惊慌失措
CD
愤愤不平坚定果敢

  →答案解析:第一次是看到学生面临危险,说话时为了保护学生临危不乱的神情。第二次是知道自己已经暂时安全,为了自己的研究能继续下去,说话时带着坚定果敢的神情。

  ➤参考答案:A D

  3.有读者认为袁隆平的两处语言存在矛盾,第一次认为种子不重要,第二次认为种子很重要。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解析:不矛盾,因为第一次面临的是生命危险,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为了学生的安全,生命变得很重要,说以“种子不重要”。第二次是在相对安全而不影响杂交稻加代繁育试验的前提下继续坚守工作,体现出袁隆平坚忍顽强的拼搏精神。

  ➤参考答案:我认为不存在矛盾。袁隆平第一次拦住弟子是在危急时刻,他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底线,体现了尊重生命、临危不乱的品质;第二次他坚决留守则是以科研试验为重,体现了对事业的热爱和不惧困难的决心。

  4.其实,当袁隆平说出“稻谷刚刚发芽,我们怎么能够撤离!”之前,他的内心是经过一番挣扎的——撤还是不撤?请你写一写袁隆平此时的心理活动。

  他想:                      

  →答案解析:当党支部书记劝离袁隆平时,他已经处在相对安全的境地,此时的他想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的杂交稻加代繁育试验,从“可心中的那颗火苗却一直燃烧着,那就是无论碰到怎样的困难他们一定要把试验搞成功!”可知他可能会想:如果撤离,这些稻谷的生长情况谁来监测?如果撤离,我们之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

  ➤参考答案:撤吧,我们的试验怎么办?这项科研心血必会毁于一旦。不撤吧,这里余震不断,太危险了,大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不能撤,不能放弃试验!

  5.文章写袁隆平的事迹,还写了很多当时的环境,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解析:环境描写一般有这样几个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⑥深化作品主题。再结合本文,可以组织答案:第①段的“此时,夜晚在宁静安详中显得又有些烦躁。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接着,便是房倒屋塌的声响……四周一片惊叫,一片声嘶力竭的呼喊!”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第④段的“余震发生了,袁隆平他们居住的平房彻底坍塌了。一栋又一栋房屋,接连轰隆隆倒下了,大地在颤抖,漫漫烟尘在升腾。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了。”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袁隆平当时爱护学生的急切心情,也为下文党支部书记要求他们撤离做了铺垫。第⑧段的“震后,遍地是碎石,遍地是瓦砾,遍地是废墟。他们没有听从当地干部和群众善意的劝告打道回府,而是住进防震窝棚里,继续他们在云南的杂交稻加代繁育试验。”环境描写反映了袁隆平坚守岗位,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参考答案: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渲染了气氛,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环境越是恶劣,越能烘托出袁隆平不惧艰难险阻,坚持进行杂交稻试验的决心。

  6.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付出了毕生精力,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为他写几句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凝练,突出他的贡献。

  →答案解析:要力求简洁,能突出袁隆平的贡献。比如,他毕生守望稻田,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是他的人生艺术。

  ➤参考答案:他毕生守望稻田,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是他的人生艺术。

《坚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

《坚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

2024-01-14

漫谈地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漫谈地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3-03-13

《地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地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