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原文,完成后边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1.判断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正确。
①晋元帝向来人打探洛阳的消息,说明他关心故土,渴望收复失地。( )
②“具以东渡意告之”中的“之”指晋元帝。( )
③晋元帝在宴会上又问了一遍晋明帝,是想讽刺群臣不如孩子聪明。( )
→答案解析:考查对关键内容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释的能力。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作出正确判断。由注释②和注释⑤可知,洛阳是西晋的都城,是东晋皇室故土。从“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中可以看出,元帝依然心系故土,渴望收复失地,故①表述正确。由文中的“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可知,是明帝在问元帝“潸然流涕”的原因,元帝就详细地把东渡长江的事告诉了明帝,因此“之”指的是晋明帝,故②表述错误。阅读文章可知,元帝第一次听到明帝的回答后感到惊异,说明元帝觉得明帝很聪慧,所以他只是想在群臣面前展示明帝的聪慧,并没有想要讽刺群臣的意思,故③表述错误。
➤参考答案: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
2.阅读文章,体会人物心情,用自己的话把原文改写成课本剧。
要求:在括号里和横线上分别加入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让演员表演得更到位。
【第一幕】
背景:晋明帝坐在晋元帝膝上。
晋明帝:① ?
晋元帝:(用手擦眼泪)我怀念我们的故都。你认为② ?
晋明帝:③______,这是很显然可以知道的。
晋元帝:(④ )你说得不错。
【第二幕】
背景:第二天,晋元帝宴会群臣,再次向晋明帝问出了昨天的问题。
晋明帝:太阳比长安更近。
晋元帝:(⑤______)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晋明帝:⑥ ,却看不见长安。
→答案解析:此题要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解答,参见译文联系上下句即可得到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①您为何落泪呀②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更远③太阳更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④大为惊异⑤脸色大变⑥抬起眼睛就能看到太阳。
3.面对晋明帝的两个回答,晋元帝有不同的反应。第一次,“元帝异之”是因为 ;第二次,“元帝失色”是因为 。
→答案解析:考查对关键内容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释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分析元帝两种反应的原因。根据题干所指,联系文章可知,第一次“元帝异之”是因为明帝以一个孩童的思维,回答得很有道理,使元帝感到惊异。第二次“元帝失色”则是因为明帝前后两次的回答不一样。据此组织语言作答。
➤参考答案:明帝小小年纪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明帝前后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4.下列哪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相似?(______)
A | B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C | 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答案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思是抬起眼睛就能见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D: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思是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万千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参考答案:A
5.想象一下,年幼的晋明帝说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群臣心中会想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
→答案解析: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北方的人民此时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在江南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不能忘记受苦的同胞啊!一定要奋发图强,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