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请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阿炳出生时眼睛就失明了。( )
(2)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
(3)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
(4)阿炳在泉边即兴拉起了一首二胡曲,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 )
(5)《二泉映月》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
参考答案:×√√√√
2.请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饱经风霜…… 。
恩重如山…… 。
参考答案:小贩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的养育恩重如山,做儿女的一生也报答不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完成练习。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为什么会听到“叹息”和“哭泣”?阿炳听到的“倾诉”和“呐喊”可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听到阿炳叹息”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再也看不到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听到阿炳“哭泣”是因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阿炳听到的“倾诉”也许是他坎坷的经历,阿炳的“呐喊”可能是他要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5.《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
参考答案: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