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的“子”指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_,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答案:孔子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____________,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答案:排比✂反问✂学习方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反问:(1)反过来对提问 的人发问。(2)也叫反诘。修辞格的一种。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如“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仔细阅读文言文内容,可知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论的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4.以下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论语一则》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