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十五夜望月》古诗。
答案:
中庭地白树栖鸦
湿桂花
今夜月明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地白/凄清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理解。前两句写景,意思为,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却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我们却可以从“地白”一词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凄清的特点。
3.用“____”画出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它们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地/树/鸦/露/桂花/月明
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景物的描写。全诗通过描写了“地、树、 鸦、 露、桂花、月明 ”,以景寄思,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表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落”体现出动态的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而“在”则显得呆板无味。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理解。我们从整首诗着眼,可以体会出当时的意境:月圆之夜,寒露萧索,作者睹物思乡。然后我们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语,其实“落谁家”是与“人尽望”相呼应的。人人都在望月,人人都在思乡,那么多的思乡情又都到哪里去了?作者一个“落”字,起到了化小为大的作用,衬托了人间此夜“秋思之情”的沉重,更是从侧面突出了作者思乡之情之浓烈。
5.对《十五夜望月》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以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理解。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因此C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