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到底是走读好还是住宿好?(经验之谈)

2018-09-10 10:03:58
来源:小升初网  

15364535602333250893f91.jpg

  如果正在纠结是否住校,可参考此文。当然,大多数时候,人是需要和自己较劲儿的,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改掉身上的那些坏毛病。不过也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性,特别是耐受性不同,在遇到诸如住宿摩擦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权衡了,权衡是否需要在高中,特别是高三学习冲刺的关键期,选择走读或者是住校。

  1

  先介绍一下我刚学到的知识。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每天上班都是坐着,为什么还是那么累?”

  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这就是“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

  比如:空姐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护士要付出“关心的情绪劳动”,医生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

  Hochschild教授后来在《组织中的情绪》一书中,将“情绪劳动”的定义扩大了:“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

  回想我住学校寝室的日子,我觉得我每一天都在忍耐、忍受、忍不住却没有办法还是得忍的状态里度过了七年。我每天都想逃离寝室,每天都渴望有一间能让我独处的房间。

  当年接受的教育让我觉得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性格孤僻不合群,是我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集体生活的问题。

  今天我才知道,这不是我个人有什么问题,是一个和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饭一样的基本需求。

  2

  记得当年读高中的时候,白天在教室里上课学习,又累又紧张,加上学业上困难重重,每天从教室出来后特别渴望能有一个空间让我安安静静一个人呆一会儿。

  可那时除了教室、寝室和食堂实在没有地方可去,这三个地方转个身都能遇到熟人,遇到了总少不了摆出一副合适的表情来应对。这个过程联系前面的知识就是要消耗“情绪劳动”。

  在教室里要消耗、在食堂要消耗、回到寝室还要消耗,甚至相比之下,寝室里是消耗情绪劳动最多的地方。

  我住的寝室八个人一间,即使作息时间基本同步,仍旧有大量的琐事消耗着心力。

  比如,中午吃过午饭只有一个小时可以小睡一会儿,可是等你躺下后总有人时不时进门出门,好不容易大家都进门暂时不出去了,总有一两个人睡不着或者干脆不睡觉而做点别的事,只要一动作,自然就有声响。

  素质修养不错的人,知道尽量轻手轻脚,绝大多数时候是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的休息。我常常被迫听着这些声响的同时告诫自己静下心来快点入睡,不过十有八九是失败的。

  有时候实在忍不住,把想说的话打上几遍腹稿鼓足勇气小心翼翼陪着笑脸的对室友说能不能不要动作了。这话即使奏效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第二天依旧重复。

  中午如此,夜里照旧如此,只是夜里时间长,加上没有人不会整夜的不睡觉,所以基本上折腾到很晚还是终归安静下来。

  这样的日子,让我每天都在和睡眠不足做着斗争,既有生理上的不适也有情绪上的不爽。

  斗争的结果却永远没有,于是不满的情绪积累了又积累,导致我每天都是一副烦透的样子。

  再比如,考试考砸的时候,就想一个人好好静静,不要被一切有关成绩的话题勾起不舒服的感觉,可是这样的地方都没有。

  在教室里看着自己的分数,如同乌云压顶一般难受,回到寝室,暂时看不到书本以为自己可以喘口气,谁知道每次都有一个欠揍的人在那里叫:“哎呀,我这次考试考的好差啊,都没有上九十分呢。”

  接着有人起哄:“得了吧,我连八十都没有呢。”每次这个时候,我都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不要听不要想不要管,要淡定,要坚强,要无所畏惧”,因为不这样,由着情绪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抄起墙角的拖把棍子跟她们打一架。

  现在想起这些,才知道当时为啥那么的累那么的不舒服,因为那时候正在让情绪劳动最大负荷的运作。

  3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也需要动用情绪劳动力。

  热天里没有空调,一台吊扇听着声响就是没有风吹到自己身上,常常热的半夜也睡不着;

  冷天由于用电管制没法用电热毯,即使灌了热水袋下半夜也冷醒了再也睡不着;

  早上起来要抢着上厕所抢着用水有时候还停水;

  放在寝室里的东西总是偷偷被室友用掉自己要用的时候只能抓狂……

  遇上这些事情的自己就像被地道战伏击的敌人防不胜防又毫无办法。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内心要修炼多少年才能皮实到波澜不惊并保持学习的高效。

  高中如此,大学也差不多。我就这样在求学的最重要的七年里每天压抑又鼓舞、克制又焦躁的情绪里度过来的。由于一天二十四小时找不到一点点时间可以让自己卸下情绪面具,放下情绪劳动,我没有一天过的很快乐。

  中学阶段本来就是一个敏感多疑的性格时期,加上课时繁重、困难重重,你确实需要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松弛、安抚自己的情绪,以便第二天能够精神焕发的出现在教室里。

  在你低谷的时候更是需要有个空间让自己发泄、平静、鼓舞从而能再次抖擞的面对战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非常不建议中学生住宿舍。

  4

  有些家长会说:为什么不让孩子做些改变,努力去适应,去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跟舍友搞好关系?这样当然是对孩子很好的一种解决方法,但实验证明,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

  达彻·肯特纳和丽安·哈克,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心理学家。他们研究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米尔斯女子大学的150名学生在毕业照上的笑容,并把这些笑容按照肌肉特征分为“泛美式微笑”和“杜胥内微笑”:

  “泛美式微笑”是指如同泛美航空公司空姐一般职业性礼节性的笑容;

  而“杜胥内微笑”是指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微笑。

  随后他们开始研究这些女性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结果发现:与露出“泛美式微笑”的女性相比,那些展现“杜胥内微笑”的女性更有可能获得并维持满意的婚姻。

  运用前面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泛美式微笑”是一种高成本的情绪劳动,“杜胥内微笑”的一种低成本的情绪劳动。

  因为情绪的特殊性,看不见摸不着,有一些没有回报的低效“情绪劳动”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是不断重复,不断消耗自己有限幸福感,日积月累就成为收不回来的坏帐,最终压垮了我们的人生。

  可见,改变情绪表达是治标,控制情绪感受才是治本。

  5

  如何才能控制情绪感受呢?

  真正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真正在与室友的交往中获得愉悦感,用心发现周边环境中的亮点从而真正喜欢上这个环境。

  经过一年住校生活后,一个孩子这样说:

  住校真的带给我很多全新的人生体验,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协商、搞定,第一次跟非家人的人同住要磨合的东西很多,要学着圆滑处理人际关系,真的觉得成长很多。

  他给住校不习惯的孩子几点小建议:

  (1)把成绩磨好,在学校里叱咤风云比在家作威作福感觉更好哦。在看重成绩的中学阶段,成绩优秀的人更容易获取正面的情绪感受,在幸福感的加持下,住校的不适应客服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2)学会自己排解情绪,少点哀叹多点现实,不适应的话就跟深有同感的同学多互相吐槽抱怨,讲多了自己就满慢慢免疫了。

  在室友中有一两个聊得来的亲密伙伴,可以让不好的情绪有个纾解的渠道,而相同的感受会让你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主动点,建立好的联结吧。

  (3)尽快找到自己在学校里的爱好,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让你摆脱不好的情绪,篮球、跑步等体育锻炼,听音乐、看书等爱好,都可以成为消化情绪的避风港。

  想办法发出“杜胥内微笑”吧,这样你才能真正享受到住校的好处:

  可以节省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时间,可以获得兄弟姐妹般的友情,还可以开眼界,看到很多刷新你三观的人和事,锻炼你对这个世界的包容能力。

  到底是走读好还是住宿好?过来人的经历,一定要看看!

  这是一位高考过来人对高中生是否住校的建议,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情况作出适宜的选择。

  其实作为最关心我们的父母,在关于走读还是住校这个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起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高中生的家长有所帮助:

华南实验中学报名录取条件/住宿条件

华南实验中学报名录取条件/住宿条件

2018-09-01

福州黎明中学报名录取条件/住宿条件

福州黎明中学报名录取条件/住宿条件

2018-09-01

福州文博中学报名录取条件/住宿条件

福州文博中学报名录取条件/住宿条件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