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小孩子小学数学成绩都是95分以上甚至100分,到了初中以后,预初上学期成绩就一下子下去了?
答:正常的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会有2次成绩调整的阶段,一次就是预初年级,一次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后半学期。预初年龄段的成绩调整,更多的是由于学习习惯,学习理念转变而产生的调整;八年级上学期是因为考试难度一下子上去了导致的调整。
从个人角度看待初中4个年级的教材难度,六年级的内容无疑是相对较难的。整除部分可以拓展到数论的初步内容;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对于计算能力不足的学生又是雪上加霜;应用题更是大部分人的老大难问题;最后的几何图形面积更是让人绝望。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简单的聊一下关于小升初衔接阶段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0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的改变
小学教材的内容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三年级某个内容教了一遍,到了四年级你会发现数学书里又出现了,小学的知识是在这种不断重复的教育之中渐渐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同样小学教学也是今天教完后,明天、后天、大后天可能都在不停的重复巩固这个知识点与习题。
然而初中教材的课程容量不允许这么做,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下节课就是下一个知识点了,只有靠当天认真上课与回家作业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直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才会有集中一周到两周左右时间对半个学期或者整个学期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巩固、反复的复习。
解决方法:在小学阶段养成比较良好的听课与做作业习惯,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自主学习能力。每天课堂的内容要当天消化掉,通过练习来巩固每天所学的知识;每个周末把一周的内容消化、巩固。逐渐站稳脚跟后,小朋友很快就会收获自信心,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02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小学数学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初中数学知识的逐渐复杂,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逐步学会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要学会从日常的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想”,不断寻找数学课学习的门路。
初中数学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尤其是对题型的归纳,多题一解,以及一题多解,强调思维的缜密性及开放性,知道进行数学证明的重要性,能根据问题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有效的运算途径,通过运算进行推理和探求,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期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从基本图形的性质导出较复杂图形的性质。
简单点说,小学大部分内容靠记忆、靠背,然后算出答案;初中内容靠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必要的推理、解题过程,对于解题过程的推导尤其重视。
解决方法:进了初中以后需要更耐心的把整个解题过程规范的书写下来,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
预备年级是一个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年级,对于小孩子迅速建立起初中学习的信心尤为重要。主要在于学习理念、方法上的改变,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为重要的,每天回家是不是主动、迅速的完成作业,是不是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远比多做一道奥数题来的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