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本年参加中考人数435人(含地段生98人,裸分)
1.全校平均分702分。最高分772分,最低分481分。
2.750分以上13人;
740分以上34人;
730分以上83人;
700分以上267人。
686分以上325人;
610分以上426人。
3.肖友健772分、柳昕玥766分、李雅澜763分列中大附中前三名。
4.单科高分情况:
语文140分以上4人。
数学140分以上16人。
英语149分3人;148分11人;140分以上313人。
思品90分以上24人。
物理单科100分10人;99分9人,98分18人。
化学99分4人;98分5人,97分11人。
体育满分377人;均分59.75分。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坐落在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中山大学校园(南校区)西区。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中山大学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早在中山大学的前身广东大学时期,就有了附属中学。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划归广东省教育厅,名为省立中山中学。1927年,中山中学重回中山大学,始有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后来,因抗日战争、国内战争以及政治运动等历史变迁,学校颠沛辗转、拆、并、合、停,直到1993年,中山大学决定复名重开附属中学。至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以“国有民办”体制已经蓬勃发展22年。
复办之初,学校无固定校址和课室,借用场地办学。后来,中山大学划定西门内成人教育学院为附中范围。1998年,大学重新规划,中学确定为现址。1999年,附中自筹资金建设教学楼,历时一年,庄重、典雅的主教学楼落成。2001年,图书馆行政楼开始建设。2013年,高中教学楼建成,初中部和高中部开始有了各自独立的教学区域。20多年来,学校还不断对宿舍楼、实验楼、操场、广场等各项设施进行改造升级。2013年,学校对各建筑物征集命名,最后确定以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题写的校训、也是附中确定的校训来命名,蕴含附属中学和大学文化一脉相承之意。主教学楼(即初中教学楼)为博学楼,意为学生海纳百川,博学多识;高中教学楼为慎思楼,意为学生在博学的基础上辩证思考,探究真谛;行政办公楼为审问楼,意为学校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学习,叩问思考,审问办学思想,调整办学行为;综合实验楼命名为笃行楼,强调学生要动手动脑,不断创新;宿舍楼为明辨楼,住宿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希望他们,当然包括所有学生都能在明确的是非观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复办之初,学校开设初一年级两个班,以后逐年发展,到1996年,有了首届初中毕业生,同年,开始招收高一新生。1999年,首届高中生毕业,高考成绩完成市教育局下达指标的三倍多。至此,学校在筚路蓝缕中完成了一个完全中学的基本框架。从2000年起,学校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一年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