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众多圈友和家长关注的海淀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发布。相比2017年,在政策波澜不惊的表述背后,隐藏着义务教育入学规则的深刻变化,其中这6大变化对于未来较长时间的小升初具有深远影响,按照官方的说法,将引导今后的升学预期。这些变化以及随着而来的影响到底是什么?“京城教育圈”为您独家解析。
划定“多校划片”时间界限,部分热点学区房有望降温
2017年,海淀幼升小正式启用“六年一学位”。去年,海淀区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就读学校实施记录,与2016年该地址入学信息进行比对,自该套住房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京城教育圈”了解到,去年海淀开始建立“六年一学位”政策实施的配套保障机制,比如建立六年住房地址登记管理系统。伴随这一政策的是,今后学位的时间期限将是学区房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指标。
2018年,海淀在去年启用的“六年一学位”基础上再放大招儿——划定多校划片时间界限,即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如果说作为入学条件的“六年一学位”带来的是对学区房的整体交易周期、周转速度带来影响从而降低其投资价值,那作为入学方式的“多校划片”划定的时间表则是对学区房价格具有真正杀伤力的举措,尤其是对于教育强区的部分热点学区,比如中关村、万柳一带,过去可以通过单校划片进名校的学区房,明年购买将不再一一对应热点校,而是纳入由多所学校组成的学校群进行派位。
不过,这一看似凌厉的“杀招”对学区房的遏制作用能有多大?总体来说,这对区域热点学区房房价会带来一定的遏制作用。不过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和“多校划片”中的片区有关。假如这个片区里头的几所小学都是优质校,那么这一区域的整体房价水平影响不会太大,如果片区内学校之间具有一定落差,那么原来热点校对应的片区房价很可能会下降。预计海淀未来多校划片的片区总体上会兼顾不同层次的学校,建立一个个相对稳定的幼升小入学单元。
小升初寄宿招生比例将不超5%,特长生招生明年取消
今年北京市义务入学政策要求,城六区逐步降低公办学校寄宿招生数量和招生比例,公开公示寄宿招生的招生范围、招生名额、招生方式、录取名单等信息,到2020年寄宿招生将实行登记派位入学。
按照市里要求,海淀区2018年小升初公办校寄宿比例将不得超过全区总招生计划数的5%据了解,2017年海淀区共有20所学校具备公办寄宿招生资格,共招生1742人,招生比例稳中有降。预计2018年招生比例和人数将继续下降。
另外,按照全市要求,2019年海淀区将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今年招收特长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初中总招生计划的4%以内。
最近,观教君一直和圈友强调一个观点:在中高考改革背景下,无论是在中高考中占据优势,还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特长培养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因此伴随特长招生方式的取消,如何有效且科学地培养学生特长,将是今后区域教育竞争的一个重要维度。
值得关注的是,海淀区这两年推出多个的中小学教育集团,在学生特长贯通培养上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而去年该区成立的少年科学院,首批设立100个少年科学研究所,着眼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可以说是面向未来学生特长培养的新布局。这些在将来的教育改革中值得期待。
符合条件的京籍无房家庭在海淀租房,由学区协调子女入学
综观2018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最大的变化应是,“租购并举”背景下的子女入学政策。虽然估计今年具体涉及的人数不多,但作为一个全新的政策设计,它具有预期效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在小学入学条件和方式中,海淀提出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适龄子女在海淀区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和审核办法。
据了解,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在海淀区长期工作、居住,符合在海淀区连续单独承租住房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在北京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海淀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其适龄子女可以在海淀区申请接受义务教育,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需提供相关材料,通过所在学区和相关部门的联合审核。符合入学条件的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的适龄儿童,须持相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学区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后,按要求取得《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在规定时间内,随法定监护人到居住地所在学区联系就读,由学区协调解决。
针对这一群体,除了户籍、实际居住条件,住房情况、合法稳定工作将是审核的重点。预计住房情况将在全市联网情况进行跨区域审核,不排除未来还要对一定期限的住房交易情况进行审核;对于合法稳定工作的界定,估计劳动合同或个人社保记录都应是审核重点。
民办校要求招生海淀区学生为主,外区跨区进海淀难度加大
海淀区目前拥有一批优质民办中小学校,这是海淀教育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淀乃至全市家长自主择校的一个重要通道。
2018海淀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规定,经区教委批准的具备当年招生资质的民办学校,依据区教委规定的统一时间和程序,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校以招收海淀区学生为主。另外,加大对民办学校学籍的监管力度,不得招收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校就读。
这一变化带来直接的结果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海淀的孩子来说,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名额进入优质民办校,一定程度上竞争压力有所下调;对于外区的孩子来说,海淀民办校分给他们的羹会更少,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会提升。
小升初登记入学初中范围扩大,民办学校首次入围
2017年小升初入学,海淀区全面取消“推优”,首次增加“登记入学”,而且登记入学成为该区小升初排序第一的入学途径。
在解读2017年海淀入学政策时,观教君曾详细解读过“登记入学”的范围和录取方式。在去年登记入学中,全区所有公办初中校都纳入登记入学范围。去年小升初“登记入学”不仅包含2016年接收就近登记入学的37所一般公办初中,14所示范性优质中学也全部参加,其中包括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十一学校、101中学、首师大附中等传说中的“六小强”。这些学校将按照区教委划定的区域和计划,面向东西南北中5大区域,向海淀区所有小学毕业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将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类别、计划数自愿填报志愿。
其中,“六小强”去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计划面向5大区域,即全区进行分配,每个区域平均分配登记入学指标;紧随其后的应该是八一学校、理工附中、交大附中等一批市级优质高中,则面向2到3个区域进行登记入学,这些学校多数一校多址;接下来的学校登记入学范围也将相应缩小,基本上面向一个区域登记入学。
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海淀今年小升初登记入学将更有心得。观教君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今年公办初中登记入学的范围和程序和去年相比将保持稳定,其中个别学校的区域会根据区位分布进行优化调整,其中大家非常关注的“六小强”仍将面向全区分配计划。
对比2017年政策,登记入学中最大的变化是民办校首次入围。今年政策的表述是:“符合海淀区初中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按照自愿原则,依据区教委划定的登记入学区域,选择1-3所初中申请登记入学。”而去年要求是公办初中。
对于海淀区小学毕业生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有更多民办校进入登记入学的范围,为小升初学生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机会。不过,最终由多少民办校参与这一方式,还需要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