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都认为,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打基础的时候,十分重要;五、六年级又是冲刺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不容有失;却往往会忽视三、四年级,殊不知这两年才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关键。
1
三、四年级到底有何重要?
首先,从孩子自身的角度,他们开始变得更聪明。三、四年级对应的年龄是9-10岁,这个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父母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许多孩子在一、二年级时还是个纯纯正正的孩子,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说的“儿童”,而进入三年级后,孩子好像突然长大了、顿悟了,说话做事也开始一板一眼起来。
这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懂得去思考、分析甚至推理某些简单的问题了。
其次,从学业的角度,三、四年级开始增加难度了。许多家长都表示,一、二年级孩子都考95分以上,甚至双百,但上了三年级,就开始滑坡了,甚至考不到80分。
再有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不是说你低年级的知识学好了,高年级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
在数学上面,我们常常看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突然掉了下来;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时,常常又有一批学生的数学成绩落后了;再往后,到了高中时,仍然有人不断掉队。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地基没打牢。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
比如说——
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这就有点像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起的楼就越高越雄伟,就越不会中途掉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比起一二年级的基础教育,三年级以后,难度便开始增大了,语文增加了作文,数学增加了小数、分数,还开设了自然科学等科目,孩子需要兼顾的更多了,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考试很容易“受伤”!
这还仅仅是开始,据专家跟踪研究了近千位学生(从一年级直到高考)得出的结论:高考成绩与学生三、四年级的成绩是成正比的。许多孩子便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坎,基础没有打牢,所以在以后的比拼中一路落后,差距越来越大。
最重要的是,这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开始,那么三、四年级便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和最后定型期。
二年级以前,孩子还处在由自由散漫向习惯养成过渡的缓冲期,或多或少还会控制不住自己,这也算是孩子心性的自然体现,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但进入三年级,孩子的心智渐渐成熟,如果家长不能指导孩子养成好习惯,他们便可能陷入一种困境:有时想控制自己却无法控制,有时又因控制太多而压印了自我!到头来便是: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往往不好,终归是因为这个关键期没把握。
2
三、四年级如此重要,家长该如何做?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给您的秘笈是:对症下药!
1、多进行疏导。针对孩子思维提升的问题,父母要多注意观察,看孩子哪方面是优势,哪方面有不足,是逻辑推理更强(一般数学要好),还是想象力更丰富(作文有优势),强的方面可以进行刻意练习,继续“扩大战果”,弱的方面也要与他多多总结,找出“突破口”。
2、与孩子一起研究。学习的难度加大,最好的方法便是父母与孩子一起研究、分析。每次作业、考试完后,都要指出他的问题所在,以及后面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是根本不会还是基础不牢,亦或是马虎大意,分析完后要让孩子记录下来,反复练习。
此外,还要多给孩子鼓励,尤其是他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说:“怎么不好好听课啊,老师都讲了!”“你怎么这么笨!”这真会毁了他。
3、让孩子自己做主。既然这个时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那便要引导孩子养成“属于自己的习惯”。比如指导他做作业,并告诉他下次应该自己完成,自己完成便会有一定的奖励(比如周末一起去户外玩,带他去最喜欢的动物园等等)。
这样可以让他养成为自己作业负责的好习惯。这些还可扩展到预习、复习、查阅资料、记笔记等方面。
提别提示:
三、四年级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转折期,也是考验家长教育水平的重要时期。
所以,请有规律、有计划地陪孩子一起成长吧,这是他美好人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