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小学时,当学习“用简便方法计算公式”时,方法无非就是那样几种,老师也会带着学生多次练习。在这种重复的练习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明白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
但到了七八年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也许一节课,孩子仅仅就学习了这样一个数学概念: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当孩子看到对应的练习题目时还会不知所措,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不小于60度,问这个多边形至少会有多少条边。”这是八年级数学中的一道题目,这道题目的考查点只有一个,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但它考查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可以说,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
具体来讲,初中数学的“换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孩子思维不严谨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严谨;第二,当孩子的反应不灵敏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锻练,孩子的反应就会变得十分灵敏;第三,当孩子的思维没有逻辑性时,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和练习,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逻辑性极强。
由以上三点看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此以来,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那时你会发现:原来数学世界是如此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