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于潜僧绿筠轩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4-04 22:14:19
来源:小升初网  

  于潜僧绿筠轩拼音版注音:

  nìng kě shí wú ròu , bù kě shǐ jū wú zhú 。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wú ròu lìng rén shòu , wú zhú lìng rén sú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rén shòu shàng kě féi , shì sú bù kě yī 。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páng rén xiào cǐ yán , sì gāo huán sì chī 。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ruò duì cǐ jūn réng dà jiáo , shì jiān nǎ yǒu yáng zhōu hè ?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于潜僧绿筠轩翻译: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

  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于潜僧绿筠轩赏析:

  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接着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自以为得计,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可医"--医之无效。

  以上为第一段。这一段的特点是:出语精警,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全是诗人议论,虽出语不凡,但若直由诗人议论下去,便有平直之嫌,说教之讥。因而下段重开波澜,另转新意。由那种"不可医"的"俗士"站出来作自我表演,这就是修辞学中的"示现"之法:"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这个"旁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俗士"。他听了诗人的议论,大不以为然;他虽然认为"不可使居无竹"是十足的迂阔之论,腐儒之见,但在口头上却将此论说成"似高、似痴",从这模棱两可的语气里,显示了这种人世故、圆滑的特点;他绝不肯在论辩中作决绝之语而树敌。

  下面是诗人对俗士的调侃和反诘:"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诗意谓:又想种竹而得清高之名,又要面竹而大嚼甘味,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等美事。名节高的人难得厚富,厚富的人难得名高;做官的人无暇学仙,得道的人无暇做官;食肉的人无高节,高节的人不食肉;两种好处都不能兼得,多种好处就更不能兼得了。

  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但由于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如"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等)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如以对白方式发议论等),因而能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苏轼极善于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

渝州寄王道矩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渝州寄王道矩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4-04

题沈君琴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题沈君琴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4-03

梅花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梅花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