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鸷词拼音版注音:
yǎng zhì fēi wán xíng , suǒ zī jī xiǎn lì 。
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
shào nián mèi qí lǐ , rì rì bǔ bù xī 。
少年昧其理,日日哺不息。
tàn chú wǎng huáng kǒu , dàn mù yǒu yú shí 。
探雏网黄口,旦暮有馀食。
nìng zhī xià gōu shí , chì zhòng fēi bù dé 。
宁知下鞲时,翅重飞不得。
péi sāi zhǐ lín biǎo , jiǎo tù zì nán běi 。
毰毸止林表,狡兔自南北。
yǐn zhuó jì yǐ yíng , ān néng láo yǔ yì 。
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
养鸷词翻译:
在路上遇着一个行围射猎的少年,正呼唤着鹰隼去袭击飞禽走兽,我因而从头观看到尾,少年终于一无所获。过路的人有个曾经从事过这个的说:“鸷禽这种东西,饿了才能为人所利用,今天这个鸷鸟喂得过饱,所以才这样。”我有感于此,作了这首《养鸷词》。
养鸷鸟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围猎时的辅助工具。少年不懂鸷禽饥则为用,精心地喂食日月不停息。
他掏雏鸟又网黄口小鸟,使鹰鸷从早到晚有余食。哪知在追捕猎物的时候,鸷翅膀过重飞也飞不起。
鸷鸟懒洋洋地蹲在树梢,任凭狡兔南边跑到北边。吃的喝的早已供给丰足,怎么能劳动起它的羽翼。
养鸷词赏析:
《养鸷词》与《昏镜词》一样,是一首“讽托幽远”的政治诗。
全诗共有十二句,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四句,写养鸷的目的不在于玩其形,而是要依靠它“击鲜力”的。因为这种猛禽“饥则为用”,所以不能“哺之过笃”。养鸷少年不懂得这个道理,天天都把鸷鸟喂得饱饱的。
第二层四句,紧紧承接前一层的“少年昧其理,日月哺不息”而展开描写,先写少年“探雏网黄口”,把小鸟捉来喂鸷鸟,使鸷鸟有从早到晚吃也吃不完的食物;再用“宁知下韛时,翅重飞不得”的反诘,把少年的“昧”突现了出来。
以上这两层中,正面描写少年的文字仅有四句,由于诗人紧紧抓住“哺”这个动作,所以虽然着墨很少,但把不懂养鸷道理的少年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第三层四句,先从哺之过笃的鸷鸟着笔,刻画了鸷鸟“毰毸止林表”的懒洋洋的形象,作为少年形象的衬托,使之更臻完善。最后“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两句以议论总结全诗。这两句议论是从全诗的形象描绘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形象描写使抽象的议论不流于空泛,抽象的议论使具体形象的思想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这首诗以养鸷为喻,表达了诗人抑制藩镇的政治主张。“饮啄既已盈”就是藩镇军阀割据的写照,诗中提出的饥而使鸷鸟为用的主张,是诗人削藩而使藩镇受制的政治主张的艺术表现。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