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贻(杜牧)拼音版注音:
dù líng xiāo cì jūn , qiān shǎo qù guān pín 。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jì mò lián wú dào , yī xī sì gǔ rén 。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shì xīn wú cǎi huì , dào gǔ shì fēng chén 。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
zì xián rú pǐ sù , dāo chǐ bù yóu shēn 。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自贻(杜牧)翻译:
1 贻:赠送。
2 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萧育,字次君,西汉汉元帝太傅、辅弼大臣萧望之子。因其父迁居杜陵,故称杜陵萧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后,因才能卓著,拜为功曹,后出使匈奴。历冀州、青州刺史等职。平定扶风、南邯等地盗贼。
3 迁:升职。萧育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4 “寂寞”句:典出扬雄《解嘲赋》:“惟寂惟寞,守德之宅。”
指清净寂寞才是德行的根本。
自贻(杜牧)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了赠送给自己。一个人如果到了需要写东西给自己来自我宽慰、排解的地步,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孤苦和悲凉?仅诗题就已经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育自比。萧育也是官做得不大,也是频频去官,“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想来这位萧次君也曾经和年轻的杜牧一样充满了理想。遥想年轻的杜牧,也曾经很想“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但是后来呢?纵然胸怀天下,如今却连自己的生活也几乎顾全不了,从里到外,透出了彻骨的落魄和悲凉!
自己虽然出身名门,满腹经纶,也曾经雄心万丈,但是却老大无成,时而居官僻壤,时而纵情歌酒,除了流播人口的风流韵事和艳美歌篇,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夸耀。“饰心无彩绘,到骨是风尘”,萧次君如此,昔年的老杜如此,回顾自己的大半生涯,又何尝不是如此?
行笔至此,作者的思绪其实已经由远而近,由人而己,是为萧次君伤感,又何尝不是为自己呐喊?因此,结尾一句“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是对萧次君不幸命运的感喟,也是为难以掌控命运的自己哀伤:“自己如同布匹锦缎,只能任凭刀尺剪裁,又何尝有一丝的自由?”这一句,应该是古代落魄者的共同心声,凝聚了落魄不偶者共同的悲情,诗人借助萧次君的酒杯,所要浇的,恐怕是普天下失意者共同的块垒。
和杜牧齐名的李商隐有一首《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这首诗借未及成才而成为盘中美餐的竹笋来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展的愤懑抑郁之情,倒可以和杜牧这首《自贻》相参看。而杜牧这首诗,由人及己,由远及近,将一种个性化的情绪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用笔思路委婉细腻、结语振聋发聩,很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遂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