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2020-02-17 16:55:43
来源:小升初网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拼音版.jpg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拼音版注音:

  pī fēng tīng niǎo cháng hé lù , lín jīn zhī nǚ yáo xiāng dù 。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pàn zhī qiū xī dài tí huán , nǎ jí chūn zhāo xié shǒu dù 。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翻译:

  披风:穿在其他衣服之上的无袖的宽松外衣。亦称斗篷。

  临津:面临津渡。

  春朝:(1):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释义(2):春初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赏析: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隐约迷蒙,似梦似幻。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

  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等。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2020-02-18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2020-02-18

杂曲歌辞·秋夜长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