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五松山别荀七拼音版注音:
jūn jí yǐng shuǐ xún , hé cán xǔ jùn bīn 。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xiāng féng tài shǐ zòu , yīng shì jù bǎo rén 。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yù yǐn qiě zài shí , lán kū huán jiàn chūn 。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é chéng wàn lǐ bié , lì dé guì qīng zhēn 。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翻译:
君即如汉时颍川之荀淑,与许郡陈寔相比又有何惭呢!
你我相逢于此,定有太史奏称有贤人相聚。
玉虽隐身仍从石中可见,兰花枯谢还会再见到春天。
须臾之间你我将分手远别,望君树立明德以朴素淡泊为贵。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赏析: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南陵(今铜陵)五松山别荀七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句运用典故而引出谈徳论贤,尾联道出送别之事,即借送别之诗,一吐胸怀,表明诗人立德之心的坚贞。
这首诗先用一半的篇幅写《异苑》上的一个典故--陈仲弓和荀季和两家相聚竟惊动太史奏报的故事。陈仲弓有志好学,修德清静,公正贤明,当时曾流传"宁为刑罚所加,毋为陈君所短"的话。八十四岁死时,海内吊唁者竟达三万多人。他和两个儿子被时人尊称为"三君"。荀季和即东汉颖阴人荀淑,博学有高行,正直敢言,治政贤明,当时名贤大家李固、李膺均出自其门下。他被百姓尊之为"神君",其子八人皆有贤名,被时人称为"八龙"。当陈家"三君"造访荀家"神君""八龙"时,两家贤德君子相会,震动朝庭。李白用此典故,巧用好友姓氏的偶合,暗喻今日别前小聚,当是胸怀才德贤能之人的聚会。
后半篇幅,五、六两句用"美玉隐在石中"终会露出光芒,兰花枯萎明春仍会发出幽香的比喻说明贤德对人来说所具的重要作用和久远影响。最后两句,一句点出离别在即,一句结出全诗主旨:立清真之德乃士人治国立身之本。
总的来看,诗人在前四句用典故突出今日暂"聚",暗含"德"字;后四句写俄顷"别"离,明点"德"字。即借送别而论立德。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