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香庵赠自休长老拼音版注音:
lüè zhuó yuán xī yī jìng fēn , qiān shān xiāng xuě zhào xié xūn 。
略彴缘溪一径分,千山香雪照斜醺。
dào rén bù zuò xún huā mèng , zhǐ dào màn shān shì bái yún 。
道人不作寻花梦,只道漫山是白云。
众香庵赠自休长老翻译:
小木桥把溪水分成两边,山里的雪花照射着的千万树梅花。
道人好像根本看不到花一样,只看到整座山到处都是白云。
众香庵赠自休长老赏析:
诗题是赠僧人,却不直接人题,先从寺庙的环境写起,由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写到夕阳照射着的千万树梅花,境界脱俗,不染尘氛,烘托出长老的人品、身分。“千林香雪”又与庵名“众香”、地名“香雪海”楔合,看似无意,实借花写人。三、四句正面写长老,环境如此,人自然不凡,但诗人措笔时仅作轻笔缓逗,说对着千林香雪,长老只是视同寻常,把它们当作白云,任其自生自灭。这样写,一位出尘空寂、道力精深的僧人形象便神貌毕现、呼之欲出了。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钱谦益称疾乞归,返回南京,清廷令巡抚、巡按随时监视上报,携柳如是返常熟。
顺治四年(1647),钱谦益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
顺治五年(1648)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囚南京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出狱后,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虽取得南明诸王及明遗民的谅解,但仍被后世清朝皇帝所憎厌。尤其在乾隆时期,乾隆帝的一道道谕令,将钱谦益打入最低谷,不仅彻底否定了其人品,也否定了他的学问“文章哪有光?”首开对钱评价中“以人废言”之先例。此后,不仅钱本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著作也被禁而长期不能流传,甚至和钱同时与之有交往的人,其著作中有钱氏一序,或者有酬和之诗文,“亦在禁毁之列!“ 钱基博在《明代文学》中评价“钱氏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 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
但他在学界文坛的宗主地位,未因此而动摇。当其八十华诞时,归庄仍送寿联云:“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黄宗羲在钱逝世后所作的《八哀诗》中,仍将其引为“平生知己”,且肯定其“四海宗盟五十年”的学术地位;即使是像顾炎武至死不仕清廷,不愿列名于钱的“门生”的人,仍肯定其是“文章宗主”。
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撰写了一部百万字的史学名著,以钱谦益小妾柳如是为书名,叫做《柳如是别传》,表面上是柳如是的传记,实际上写的却是钱谦益在降清之后如何与郑成功合作反清复明。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挑战陈寅恪的观点,至今仍无定论。这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