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江南曲(李益)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2019-09-04 10:43:21
来源:小升初网  

江南曲(李益)拼音版.jpg

  江南曲(李益)拼音版注音:

  jià dé qú táng zhāo zhāo wù qiè qī 。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zǎo zhī cháo yǒu xìn , jià yǔ nòng cháo ér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南曲(李益)翻译: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江南曲(李益)赏析:

  此诗用民歌体写作。因为是民歌体,所以身为文人的李益有意用民间的口语写作。整首诗明白如话,自始至终是一个商人妇自怨自艾,或是向人诉说的口吻。但是,整首诗明白如话,平易近人,那是指其语言而言,其内容却不平淡,而是平中有奇。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前二句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平易的,朴实无华的。得瞿塘的商人,总是延误我的约期,表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甚至显得没有半点斧凿痕迹的叙述口气。然而,后二句语言还是平易的,依然朴实无华;而内容却陡起波折,忽发奇想,忽出奇语:早知潮水有信,悔不嫁给弄潮儿。那凌波逐浪的弄潮健儿,该是随潮按时的来去,唯独自己远出经商的丈夫,却屡屡延误归期,让她多少次白白等待。“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她是仅仅取其如期而至这一点,并非对弄潮儿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给弄潮儿。当然,丈夫自有丈夫的难处,她也未必真愿嫁给弄潮儿(在湖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这一点她也未必不清楚,之所以发以出人意外的奇,出以始终未及的寄语,只是为了一吐长久的积怨,一泄所适匪人的悔恨。思之切,恨之深,思、恨到了极点,便可能忽发天真之想,忽出痴人之语。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这种基于爱怜的怨怅,源于相思的气活,尽显江南女子的娇嗔之态。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此诗平中有奇。一是整首诗以平易的语言表现奇崛的内容;二是以常语作为奇语。后二句是奇语,但又是常语,并未刻意雕琢,似乎率尔而言,脱口而出,却成为传诵千年的奇语名句。

  李益(约750年—约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记载了李益负心薄幸,辜负妓女霍小玉的故事。是唐朝传奇的名篇。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当时李益还活在世上,造谣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儿,十五岁时,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亲都被赶出王府,沦为娼妓。十六岁时遇到李益。当时李益二十岁出头。应该是在大历六年(771)参加制科考试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无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于是她和李益约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爱八年,之后任由李益选取名门闺秀为妻,自己出家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之后,立即与高门卢氏女子成婚,并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见。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为这等负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阴影。《霍小玉传》《旧唐书》等书记载李益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门要把妻子绑起来,甚至脱光了用浴盆盖起来才放心。

江南曲(汉乐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江南曲(汉乐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2019-09-04

江南曲(柳恽)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江南曲(柳恽)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2019-09-04

江南曲储光羲拼音版(注音修正版)

江南曲储光羲拼音版(注音修正版)

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