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逍遥堂会宿二首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2019-07-07 20:43:25
来源:小升初网  

逍遥堂会宿二首拼音版.jpg

  逍遥堂会宿二首拼音版注音:

  xiāo yáo táng hòu qiān xún mù , cháng sòng zhōng xiāo fēng yǔ shēng 。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wù xǐ duì chuáng xún jiù yuē , bù zhī piāo bó zài péng chéng 。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qiū lái dōng gé liáng rú shuǐ , kè qù shān gōng zuì sì ní 。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kùn wò běi chuāng hū bù qǐ , fēng chuī sōng zhú yǔ qī qī 。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逍遥堂会宿二首翻译:

  逍遥堂后千丈高的幽森古木,半夜里远方送来萧萧的风雨声。

  误以为实现了对床共听夜雨的盟约而高兴,暂时忘怀了眼前不过是漂泊在彭城。

  秋天官舍里夜凉似水,我离去后你将像山公烂醉如泥。

  困卧在北窗喊也喊不醒,只听得窗外风吹松竹寒雨凄凄。

  逍遥堂会宿二首赏析:

  第一首是触景伤情,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前两句所写之景虽是徐州逍遥堂之景,却与十七年前他们在京师怀远驿所见之景酷似。苏轼《感旧诗》叙说:“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急速貌),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苏辙所说的共读韦苏州(韦应物)诗,“相约早退”,即在此时。《感旧诗》中又说:“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尝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这次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追感前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秋风秋雨,一般给人以“凄然”之感,但这次给他们的却是“喜”,因为他们在“不见者七年”之后,总算“会宿逍遥堂”了。但这种“喜”又是“误喜”,是空欢喜,因为他们原来是“相约早退”,去过自由自在的闲居生活。而此时二人皆在做官,行动并不自由。虽对床夜语,仿佛“旧约”真的实现了;但不久就要“孤帆水驿”,再次离别:“贱仕迫程期,迁延防谴怒。”(《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汶上》)“不知”二字也用得妙,既是因“误喜”而暂忘“漂泊”,更是诗人对“误喜”的自嘲。暂时漂泊彭城,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喜的。

  第二首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首句“凉如水”既是写秋凉,也暗示了他离去后苏轼将很感孤独、清冷。次句化用“山公”山简事。山简官至尚书左仆射。他镇襄阳时,优游闲适,但是嗜好喝酒,一喝就喝到醉。(见《晋书·山简传》)苏轼常以山简自况,如“谁记山公醉夕阳”(《新葺小园》),苏辙这里也以山简比苏轼,说他离去后,兄长定很苦闷,只好以酒浇愁。第三句进一步补写苏轼的醉态,最后仍以凄风苦雨作结。全诗所写的秋凉如水,烂醉似泥,困卧不起,风雨凄凄,既造成了清冷的气氛,又突出了苏轼的苦闷,比第一首具有更浓厚的感伤色彩。

  张耒评苏轼苏辙两人的诗风:“长公(苏轼)波涛万顷海,少公(苏辙)峭拔千寻麓。”(《赠李德载》)苏轼诗如大海怒涛,汹涌澎湃;苏辙诗如高山茂林,幽深峭峻。这两首诗也颇能代表苏辙的诗风,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幽冷峻,有一唱三叹之致。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2019-07-07

怀渑池寄子瞻兄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2019-02-15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辙)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