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文翁讲堂拼音版、注释、赏析(卢照邻)

2019-06-10 08:57:23
来源:小升初网  

文翁讲堂拼音版.jpg

  文翁讲堂拼音版注音:

  jǐn lǐ yān zhōng guǎn , mín shān jì xià tíng 。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kōng liáng wú yàn què , gǔ bì yǒu dān qīng 。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huái luò yóu yí shì , tái shēn bù biàn míng 。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liáng zāi èr qiān shí , jiāng hàn biǎo líng 。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灵。

  文翁讲堂注释:

  (1)文翁讲堂:文翁,名党,字仲翁。安徽舒城县枫香树文家冲人。

  (2)淹中:春秋鲁国里名,在山东曲阜。

  (3)稷下:古地名,在战国齐都城临淄稷门附近。

  (4)古壁有丹青: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常借指绘画。

  (5)市:市里,市门。这里暗指齐国都城临淄稷门。

  (6)铭:刻于器物之上的文字,称述生平功德,使传扬于后世。古多铸于钟鼎,秦汉以后,或刻于碑石。

  (7)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后因称郡守、郎将为二千石。文翁为蜀郡守,故此处“二千石”指文翁。

  文翁讲堂赏析:

  文翁兴学:西汉景帝以前,四川没有官办学校。汉景帝末,任文翁为蜀郡守。文翁在成都设置学官,创建官学,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又称“玉堂 ”。经文翁倡导,四川学风大兴,渐与齐鲁之学齐名。而文翁兴学,又开创了西汉一代的官学制度。

  文翁之后约800年,初唐大诗人卢照邻(约636——695年)谒访石室旧址,其时正值社会注意力大转移,往日石室动辄“从者数千人”“岁时祭祀不绝”的盛况不再。诗人一定慨叹良久,触景生情,栏杆拍遍,留下《文翁讲堂》一首,诗人并未因一时的清淡而忘记往日的光荣,开篇即吟诵文翁的稷下风范: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诗人一定感应到了文翁当年的抱负和心愿。有证据表明,文翁当年修建石室时,的确志存高远,有意让这所学校合乎圣人仪轨,因为他并不仅仅修建了一座石室精舍,与此同时,他还修建了一座周公礼殿。历史肯定了他的苦心孤诣,在迄今两千一百四十多年的时光里,除个别时期,文翁石室基本上一直保持着文教圣地的形象。出自《文翁石室》。

  卢照邻(约636-约695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

  出身范阳卢氏,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不堪重负,投水自尽,卒年四十岁。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去世时约60岁。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赠益府群官拼音版、注释、赏析(卢照邻)

赠益府群官拼音版、注释、赏析(卢照邻)

2019-06-10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卢照邻)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卢照邻)

2019-06-10

初夏日幽庄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卢照邻)

初夏日幽庄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卢照邻)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