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十二拼音版注音:
niǎo niǎo sōng biāo yá , wǎn luán róu tóng zǐ 。
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nián shǐ sān wǔ jiān , qiáo kē hé kě yǐ 。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yǎng sè hán jīng qì , càn rán yǒu xīn lǐ 。
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
杂诗十二首其十二翻译:
其松梢摇曳在山崖,恰似弱柔美少年。年少大约十五岁,高枝尚嫩不能攀。保持生气细培养,光粲有神可参天。
杂诗十二首其十二赏析:
这首诗咏幼松,童子也借以喻松,却有别于以往咏松之作,以往常常借咏松颂扬其坚贞不屈、凌冬不凋的品质,此诗则以对幼松的培育为着眼点,指出幼宋培育得当便可成材的道理,童子也是如此,以此寄托对新生后辈的期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