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鲁山什么季节的景色?
千山、好峰、幽径、(秋)霜、熊、树、林、鹿、(小)溪、人家、鸡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鲁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作者沉醉鲁山(美景)的惬意。
3、诗中的“惬”“何许”分别是什么意思?
惬:心满意足。何许:何处,哪里。
4、诗的题目是“鲁山山行”,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何处可见诗人是在“山行”途中?
从“好峰随处改”可见,诗人行到一处,便有一处的山景,路上行走,沉醉于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5、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诗中的“()”字相呼应。
改
6、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在写作上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7、“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
是远观所见。上句“霜落”交代时令已是深秋,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山中树木都光秃秃的,显得疏朗空旷。“林空”表明诗人是透过稀疏的树枝,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或闲适自得)的思想感情。可结合任意一联分析,答案要关涉“景”与“情”两个方面。如首联: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座山峰时高时低。表明诗人正有寄情山野的闲适之情,而时高时低的山峦刚好合乎诗人的心意。如颔联: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独自出行的我迷路。“好峰”“幽径”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愉悦心境。如颈联,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写出了山林的空旷和生机,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如尾联: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诗人心中的疑问。景与情契,表现了诗人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
9、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B.颈联两句是互文见义,描写了“山行”所见动景,更衬托了环境的幽静,而“熊升树”、“鹿饮溪”并非亲眼所见。
C.从章法上看,颈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和“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充分的表现。
D.尾联和杜牧的《山行》中“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景不同。杜诗中的“人家”是眼中所见,而梅诗中的“人家”则并非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