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后游阅读答案(杜甫)

2019-01-06 14:03:36
来源:小升初网  

后游.jpg

  1、《后游》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个时间段的景?请简析。

  ①晨景、晚景。

  ②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佘晖,迟迟不退,沙地松软温暖。

  (这两句表明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折。

  运用了拟人(比拟)手法,作者将寺、桥、花、柳拟人化,野、沙主体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甲沙旷野深情无限,连夕阳也舍不得离开,生动形象,别具情昧,表达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

  或:运用了反衬(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3、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侧面表现了诗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请简要分析。

  ①晨景、晚景。

  ②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

  (这两句表明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喧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

  4、这首诗是杜甫战乱时第二次游修觉寺所作,诗中是如何体现“后游”的?

  答:前两联紧扣“后游”来写。第一联“曾游处”点出曾经游过此地,“再渡时”说明是第二次来此游览;第二联则写出江山仍像以前一样等待着我,花柳也仍然无私地向我展现美丽,以点明“后游”。

  5、再游修觉寺让诗人“客愁”全消,但也有人认为诗人的愁并未消减,反而更加浓重。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后两联分析。

  “客愁全消”“客愁更浓”均可。

  ①我认为诗人的“客愁”全消。薄如轻纱的烟光滋润着大地,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未退,沙地闪闪发光。看到如此美好的景色,诗人流连忘返,这里让客居他乡的愁闷完全消减了,还要去哪儿呢?

  ②我认为诗人的“客愁”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加浓重了。薄如轻纱的烟光滋润着大地,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未退,沙地闪闪发光。而面对如此美景,我这客居他乡的垂暮之人倍感慰藉,愁苦暂时全消,可是中原未定,民生多艰,我除了栖身于这烟光日色之中还能去哪里呢?所以“消愁”只不过是以喜写悲,因景美而其愁更浓。

  6、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情的?

  答:①人有意: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忆”“怜”点出诗人对再游之地的爱怜之情,将“寺”“桥”两字提到句首,突出了游览之地,加深了情感。

  ②物有情:颔联运用拟人手法。自从上次游览了之后,美好的江山也好像在那儿“忆”着我,“等待”我的再游;花也绽放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次登临。仿佛江山花柳都在等待着作者,奉献自己的美。

  7、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尾联“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伤和忧国忧民的无法排遣的愁绪。

  8、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寺忆”句的意思是诗人游历过的寺庙常常回忆诗人游览过的地方。

  B.“野润”句的意思是晨曦初露,雾气蒸腾,原野看上去十分润泽清新。

  C.“客愁”句中的“客”是诗人自指,“客愁”的意思是在外做客的愁闷。

  D.“舍此”句的意思是除了这里还往哪里去呢。“之”的意思是去、往。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首联交代诗人重游旧地,句中“曾”“再”两字与题目中的“后”字相照应。

  B.第二联写山水草木热情迎接诗人,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C.第三联具体描绘早晚的景象,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的迷恋之情。

  D.尾联总写后游的感受,以喜写悲,喜尽悲来,抒情达意,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妙。

倦夜阅读答案(杜甫)

倦夜阅读答案(杜甫)

2019-01-06

咏春笋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咏春笋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2019-01-06

忆昔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忆昔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201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