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写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叫,追赶着同伴),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经历动乱后渴望骨肉团聚、朋友重逢);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2、最后两句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4、“孤雁不孤”,这种见解有道理吗?试作简析。
有道理。孤雁形单影只,但心中挂念着群雁,眼中似乎雁群就在前头,耳畔似乎听到同伴呼声,孤单痛苦当中有追求,有希望。
5、诗中为什么要提到“野鸦”?试作简析。
野鸦有群而无情,孤雁不屑与之为伍,衬托(对比)突出了孤雁寻求雁群的坚定忠贞。(将“孤雁”“雁群”置换为“作者”“挚友亲朋亦可”)
6、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其“诗骨”是“”。
孤飞鸣声念群
7、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8、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9、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10、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11、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写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叫,追赶着同伴),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经历动乱后渴望骨肉团聚、朋友重逢);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12、最后两句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或: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