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重有感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李商隐)

2018-12-27 21:48:08
来源:小升初网  

重有感.jpg

  重有感拼音版注音:

  yù zhàng yá qí dé shàng yóu , ān wēi xū gòng zhǔ jūn yōu 。

  玉帐牙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dòu róng biǎo yǐ lái guān yòu , táo kǎn jūn yí cì shí tóu 。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qǐ yǒu jiāo lóng chóu shī shuǐ , gèng wú yīng sǔn yǔ gāo qiū !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zhòu háo yè kū jiān yōu xiǎn , zǎo wǎn xīng guān xuě tì shōu ?

  昼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重有感翻译: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重有感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重有感》阅读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和主张,请从诗中概括。

  ①担忧国家命运

  ②暗含自己愿为朝廷分忧解难

  ③主张采取军事行动,铲除阉党

  ④对刘从谏不积极进军的不满与失望

  ⑤迫切希望能铲除宦官专政,恢复宫阙及皇权

  2、试赏析本诗颈联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①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皇帝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与高秋”比喻朝廷将领奋起反击宦官。

  委婉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积极进军的主张

  ②反问、反语。

  前句“岂有”,是说眼下的事实根本不应出现,表达了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句“更无”是说理应出现竟未出现的局面,表达深切的忧愤和失望。

  ③对仗。

  讲求对仗精工是李商隐律诗的特点,用词、意象严密精切,

  如“蛟龙”“鹰隼”,“岂有”“更无”,锤炼照应,颇有追慕杜律沉郁顿挫的风格。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李商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李商隐)

2018-12-27

忆住一师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李商隐)

忆住一师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李商隐)

2018-12-27

李商隐《吴宫》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李商隐《吴宫》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