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秋波媚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陆游)

2018-12-21 13:44:11
来源:小升初网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jpg

  秋波媚拼音版注音:

  qiū dào biān chéng jiǎo shēng āi , fēng huǒ zhào gāo tái 。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bēi gē jī zhù , píng gāo lèi jiǔ , cǐ xìng yōu zāi 。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悠哉。

  duō qíng shuí sì nán shān yuè , tè dì mù yún kāi 。

  多情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bà qiáo yān liǔ , jiāng chí guǎn , yīng dài rén lái 。

  灞桥烟柳,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赏析:

  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秋波媚》阅读答案点击查看

秋波媚阅读答案(陆游)

秋波媚阅读答案(陆游)

2018-12-21

书愤二首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陆游)

书愤二首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陆游)

2018-12-21

鹊桥仙·华灯纵博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陆游)

鹊桥仙·华灯纵博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陆游)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