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河北民阅读答案(王安石)

2018-12-16 18:18:17
来源:小升初网  

河北民.jpg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河北民》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赋税徭役繁重,自然灾害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激化。

  宋初空前强化中央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河北民》中说“生近二边长苦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边民有哪些“苦辛”。

  ①赋税之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河北民”家家养儿育女,让他们男耕女织,但劳动所得全都上缴朝廷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

  ②饥馑加徭役之苦。“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大旱之年,辽阔的土地上空荡荡的一无所有,“河北民”饥肠辘辘,然而官府却仍然催促逼迫他们服河役。

  ③流亡之苦。“老小相依来就南”,“河北民”无计可施,只好老少相携逃荒到黄河以南。

  3、《河北民》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对比。结尾两句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和贞观太平盛世做对比,揭示了对时政的深刻批判。

  ②夸张。“悲愁白日天地昏”说边民的悲愁犹如阴云惨雾,弥漫于天地,致使“白日天地昏”,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极写边民的悲愁。

  ③侧面烘托。“路旁过者无颜色”通过道旁行人见此惨状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烘托出便民的深愁极苦。

  ④卒章显志。诗的最后两句将国富兵强的贞观盛世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4、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铺陈(渲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六句,紧扣开篇“长苦辛”三字而来,层层深入地铺叙了百姓深受压迫之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对比。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与唐朝的贞观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有感于民不聊生的惨象,通过今昔对比针硬时弊。

  ③正侧结合(虚实相生)。“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太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虚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实写)。通过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5、下列对《河北民》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C)

  A. 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 大早之年,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哀鸿遍野,而州县两级官吏不顾人民死活,赋役杂税,无一减免,表现了北宋朝廷冗官、冗兵、冗费的弊政。

  D. 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催,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E. 诗歌的最后一联,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葛溪驿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王安石)

葛溪驿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王安石)

2018-12-16

葛溪驿阅读答案(王安石)

葛溪驿阅读答案(王安石)

2018-12-16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安石)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安石)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