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罗隐《黄河》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2018-12-04 11:33:05
来源:小升初网  

黄河.jpg

  黄河拼音版注音:

  mò bǎ ē jiāo xiàng cǐ qīng , cǐ zhōng tiān yì gù nán míng 。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jiě tōng yín hàn yīng xū , cái chū kūn lún biàn bù qīng 。

  解通银汉应须,才出昆仑便不清。

  gāo zǔ shì gōng yī dài xiǎo , xiān rén zhàn dòu kè chá qīng 。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sān qiān nián hòu zhī shéi zài ? hé bì láo jūn bào tài píng !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黄河翻译: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黄河赏析: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这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颈联两句,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句句都在映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构思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他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黄河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罗隐《黄河》阅读答案

罗隐《黄河》阅读答案

2018-12-04

赠妓云英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罗隐)

赠妓云英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罗隐)

2018-12-04

罗隐《西施》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音(罗隐)

罗隐《西施》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音(罗隐)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