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汴河亭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3-29 10:29:03
来源:小升初网  

汴河亭.jpg

  一、汴河亭“动、浮”二字的妙处?

  两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了出来;“浮”字把旌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浪中的浮动的画面再现于漠者眼前。

  二、《汴河亭》颈联哪两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动”和“浮”两字用得最为精妙。两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了出来;“浮”字把旌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浪中的浮动的画面再现于漠者眼前。(如认为“震”和“开”用得精妙,言之成理亦可)

  三、《汴河亭》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歌表达了对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而导致身死国灭的感慨。全诗运用借古讽今、铺陈夸张的手法(,前三联再现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运河,率众多禁兵和宫女游乐的情景,尾联揭示其亡国命运,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四、请结合《汴河亭》诗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①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②记叙主要体现在前四句,第一句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时间、地点,第二句承接上句,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先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三、四句写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帝辞别了宫庭,“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描写主要表现在五、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东游途中鼓声震天,旌旗如林的景象。议论抒情主要体现在七、八句上,点明了诗文主旨。

  五、“卒章显其志”是本诗的重要特色,请结合《汴河亭》全诗加以分析。

  诗的前三联基本上是冷静客观地写景叙事,单看这三联几乎看不出作者的倾向所在。最后一联,“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才忽然笔锋一转,把对事件的评判,写诗的旨意,一下子袒露了出来。对隋炀帝游荡荒淫导致亡国进行了嘲讽,借古讽今,批判了晚唐政治腐败、统治者生活奢靡的现象。

古风其十九阅读答案(拼音版+翻译+赏析)

古风其十九阅读答案(拼音版+翻译+赏析)

2018-05-25

房舜卿忆秦娥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房舜卿忆秦娥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5-24

山园小梅翻译赏析拼音版与阅读答案(林逋)

山园小梅翻译赏析拼音版与阅读答案(林逋)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