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友人入蜀》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尾联运用典故,“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对友人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二、简要分析《送友人入蜀》的首联与《蜀道难》的首句写法上的不同。
本诗的首联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的首句则是包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三、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试简要分析。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升起翻腾,似腾云驾雾。“起”“生”丽个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四、《送友人入蜀》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①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栈道;
②与“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繁盛芳茂的景象。
五、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笼、绕;笼:表现了树木繁茂幽深、峰壑起伏陡峭的景象;绕:表现了山水相依、水流曲折绵长、峰峦蜿蜒的景象。
六、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做简要分析。
既是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又寄寓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七、《送友人入蜀》颔联是对首联哪两个字的具体描写?“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上下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形象?本联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风格的哪种特点?
颔联对“崎岖”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形象的描绘。动词“起”“生”极富动感。该联体现了作者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特色。
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又寄寓作者本人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
八、“不必问君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是说山势的险峻,对应颔联的“崎岖”,第二问考查练字,动词“起”“生”极富动感。该联体现了作者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特色。
不必问君平”借用君平的典故,用典抒情,表达作者本人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
九、这两首诗歌都描绘了蜀道之险,但是所选取景物及特点各不相同,渲染的氛围也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此四句运用衬托,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惊险气氛。而《送友人入蜀》中“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想象很诡异,境界很奇美。尤其是“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一句,写出了蜀道瑰丽迷人的风光,对于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抚与鼓舞,所以两首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渲染的氛围也大相径庭。
十、《送友人入蜀》是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人蜀时所作。首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与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相照应的诗句是哪些?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十一、简要赏析“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描写的意境,并点明这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起翻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是诗眼,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
十二、诗人送朋友入蜀,写蜀道之险,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写“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二句?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这两句的作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前句写山上蜀道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如在眼前。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人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