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谒山》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比慨叹。
二、谒山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揭示了岁月难再、世事无常这一宇宙、人生和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也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叹。全诗风格奇幻瑰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题称“谒山”,即拜谒名山之意。从诗中所抒写的内容看,当是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富于诗情,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三、请联系诗歌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谒山》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主要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极度夸张,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使全诗充满新奇浪漫气息。
四、唐朝诗人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下列观点与该诗所含哲理相符的是(B)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试题分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同样的哲理,①③入选;②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的是变化发展的观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