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妙高台全文(原文):
我欲乘轻舟,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金山妙高台全文翻译(译文):
我打算乘船去东方拜访赤松子。又不能够到蓬莱,因为水路太遥远。
不如到金山去,一路上清风轻轻吹动着小船。
在途中有一些高台,也有一些山峰。
向远处望去好像没有路一样,谁会相信水路如此呢。
接下来作者就是说一路上水周边山峰陡峭有令人害怕的感觉。
金山妙高台字词句解释(意思):
弱水:古水名。
巉巉:1.形容山势峭拔险峻。 2.指陡峭的山。 3.形容山石突兀重迭。
凛凛: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
金山妙高台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wǒ yù chéng qīng zhōu , dōng fǎng chì sōng zǐ 。
péng lái bù kě dào , ruò shuǐ sān wàn lǐ 。
bù rú jīn shān qù , qīng fēng bàn fān ěr 。
zhōng yǒu miào gāo tái , yún fēng zì gū qǐ 。
yǎng guān chū wú lù , shuí xìn píng rú dǐ 。
tái zhōng lǎo bǐ qiū , bì yǎn zhào chuāng jǐ 。
chán chán yù wéi gǔ , lǐn lǐn shuāng rù chǐ 。
jī fēng bù kě chù , qiān jì rú fān shuǐ 。
hé xū xún dé yún , jí cǐ bǐ qiū shì 。
cháng shēng wèi xiá xué , qǐng xué cháng bù sǐ 。
金山妙高台赏析(鉴赏):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