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网

红梅三首其二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字词解释(苏轼)

2018-02-19 23:42:58
来源:小升初网  

红梅三首其二.jpg

  红梅三首其二全文(原文):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红梅三首其二全文翻译(译文):

  因为下雪所以开花的时间推迟了,开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正月。

  也知道这个是造物主的意思,所以梅花是红色的并且非常好看。

  细雨如泪一般的,稍微有些寒冷容易“感冒”。

  漂亮的红梅不应该因为桃杏的出现而消失,刚结果是的时候已经露出枝头。

  红梅三首其二字词句解释(意思):

  上春:上春解释孟春。指农历正月。

  施朱:1.涂以红色。2.犹言涂脂抹粉。

  妙姿:意思是美好的姿色。

  裛:缠裹。

  轻寒:微寒。

  瘦损:意思是消瘦。

  红梅三首其二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xuě lǐ kāi huā què shì chí , hé rú dú zhàn shàng chūn shí 。

  yě zhī zào wù hán shēn yì , gù yǔ shī zhū fā miào zī 。

  xì yǔ yì cán qiān kē lèi , qīng hán shòu sǔn yī fēn jī 。

  bù yīng biàn zá yāo táo xìng , bàn diǎn wēi suān yǐ zhuó zhī 。

  红梅三首其二赏析(鉴赏):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西江月·梅花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西江月·梅花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24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拼音版读音/注音版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拼音版读音/注音版

2020-03-23

满江红·怀子由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满江红·怀子由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轼)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