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江临眺》在炼字上花了很大工夫,请指出炼得最好的两个字,并进行简要分析。
炼得最好的两个字是“浮”和“动”,有了这两个字使整个画面似乎跳动了起来。
解析:古诗词中的炼字,能够产生特殊效果的往往是动词。这首诗中“浮”和“动”,因属于写景,产生动感是其主要作用。
2、“山色有无中”描绘出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远处的山色,在辽阔的天宇下,在江涛的雾霭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似有似无,诗人把自己的怀抱和情趣都熔铸在诗中,描绘出雄浑壮丽的缥缈境界。
解析:明朝的王世贞盛赞这联诗语,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也是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切入分析。至于境界的分析,应根据画面来阐述,而抓住“有无”是关键。
3、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
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诗写诗人伫立襄阳,眺望汉江的所见所感。作者以神奇之笔,写出了江流、山色的浩淼空蒙。
B.首联的意思是,纵目远望,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汉江在荆门与长江的九条支流相汇合。
C.颔联中,“郡邑”指襄阳城郭。此联的意思是,诗人乘舟,好像看到襄阳城郭在江面上浮动,滔滔江水似撼动了天空。
D.尾联中,“山翁”指山简,《晋书》说他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常到当地习氏园林游玩喝酒,大醉而归。此联表现了诗人与山翁情致相投。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瀚江流于画边,为画幅涂抹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B.颔联前句写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浓墨重彩,给人以笔触细腻想象新奇之感。
C.颈联“浮”“动”二字下得极妙,明明是乘舟在摇,江水在荡,诗人却说城郭在浮,远空在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D.尾联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而且整首诗都融情于景,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